[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视频的充电桩车位管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40283.2 | 申请日: | 2020-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3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党;王正;班华忠;崔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智芯原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G07F15/00;G05B19/042;E04H6/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视频 充电 车位 管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视频的充电桩车位管理方法,包括:采集车位区域的视频图像;获取车牌的位置;如果车辆为驶入状态,获取车牌号码;如果车牌类别为新能源车牌,则控制地锁打开;如果地锁打开,对反光标签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反光标签,检测到的持续时间不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则控制地锁关闭,将车位状态设为空闲;如果车牌的位置不变化,不变化的时间不小于第三时间阈值,则认为车辆为停稳状态,将车位状态设为占用;如果车位状态为占用,车辆为驶离状态,且检测到反光标签,检测到的持续时间不小于第五时间阈值,则认为车辆驶离车位区域,控制地锁关闭,将车位状态设为空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有效实现充电桩车位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采集、停车管理、以及视频桩,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视频的充电桩车位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猛增,城市停车问题越来越严峻。如何有效地解决城市道路的停车管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能够识别路边有效的停车位是停车管理的基础。
目前,车位检测系统主要包括:(1)基于地磁的车位检测系统:该系统在停车位下方埋入地磁,实现车位是否占用的判断,但该系统需要电池供电,且无法获取停车车辆信息;(2)基于激光雷达的车位检测系统:该系统在车位布置柱式工业级单线激光雷达,通过激光雷达进行车辆与车位相对位置的匹配,但需进行大量场端改造,即在停车场安装柱式工业级单线激光雷达,场端改造较为复杂且成本极高;(3)基于图像分析的车位检测系统:该系统对采集的车位区域图像进行分析,实现车位状态的检测,但该系统对于车位附近存在车辆遮挡车位位置时,很容易产生误检。
综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急需提供一种基于视频的充电桩车位管理方法,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检测准确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视频的充电桩车位管理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车位状态的检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视频的充电桩车位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通过相机采集车位区域的视频图像;
第二步骤,对视频图像进行车牌检测,获取车牌的位置;
第三步骤,根据连续帧视频图像中的车牌位置,判断车辆是否为驶入状态,如果车辆为驶入状态,获取车牌号码;如果车牌类别为新能源车牌,则控制对应车位的地锁打开;
第四步骤,如果车位的地锁打开,对车锁对应的反光标签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反光标签,并且检测到的持续时间不小于第二时间阈值,则认为车辆没有驶入车位区域,控制车位的地锁关闭,将车位状态设为空闲,否则转入第五步骤;
第五步骤,如果车辆对应车牌的位置不变化,统计不变化的时间,如果不变化的时间不小于第三时间阈值,则认为车辆为停稳状态,将车位状态设为占用;
第六步骤,如果车位状态为占用,判断对应的车辆是否为驶离状态,如果车辆为驶离状态,且检测到反光标签,检测到的持续时间不小于第五时间阈值,则认为车辆驶离车位区域,控制车位的地锁关闭,将车位状态设为空闲。
其中,所述车位地锁包括底座和挡车杆,所述挡车杆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反光标签为涂在所述挡车杆一侧的反光材料,且所述反光标签背对相机的镜头;当所述车位地锁关闭时,所述挡车杆会竖起,相机的镜头不会采集到所述反光标签的图像,当所述车位地锁打开时,所述挡车杆会落下,相机的镜头会采集到所述反光标签的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相机的镜头附近装有补光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步骤包括:
车牌位移计算步骤,根据连续帧视频图像中的车牌位置,计算车辆对应车牌的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智芯原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智芯原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402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求救识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