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智能防撞吸能系统及防撞吸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37239.6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7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刘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4 | 分类号: | B60R21/0134;B60R21/0132;B60R19/40;B60R19/36;B60R19/02;B60Q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贾晓燕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智能 防撞吸能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智能防撞吸能系统及防撞吸能方法,防撞吸能系统的结构包括车体;前部缓冲吸能单元,其安装在车体前端;后部缓冲吸能单元,其安装在车体后端;前部缓冲吸能单元和后部缓冲吸能单元与控制单元相接;声光报警单元,其安装在车体上,且与控制单元相接;前部雷达检测单元,其安装在前部缓冲吸能单元上;后部雷达检测单元,其安装在后部缓冲吸能单元上;数据处理单元,其安装在车体上,并与前部雷达检测单元和后部雷达检测单元相接;控制单元,其安装在车体上,且与数据处理单元通过相接。本发明能够在人工和自动模式下工作,在事故状态下,吸收汽车前、后方的碰撞能量,对车辆和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提升汽车的被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智能防撞吸能系统及防撞吸能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在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也越来越严重。车辆高速碰撞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对车辆本身的破坏和对司乘人员的伤害尤为明显。发生车辆碰撞的时候,目前主要依靠汽车车身的结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由于空间尺寸有限,这种方式吸收碰撞能量受到限制,特别是在速度较大时,难以确保事故下的车辆和司乘人员的安全。可伸缩式缓冲吸能结构在发生碰撞事故时,吸能结构推出,能够突破汽车空间尺寸限制,依靠对缓冲材料的压缩吸收碰撞能量,并能够与结构变形吸能方式叠加使用可以大大地增加车辆和人员的安全性。现有的缓冲材料吸能结构仅限于汽车前部的保护,在高速路上发生多车连环事故,破坏力非常大,碰撞能量来自前后方,所以汽车前后方都有事故状态下的吸能需要。而且现有的可伸缩式的缓冲吸能装置采取简单的控制方式,在事故状态下,削弱了缓冲吸能装置的防撞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汽车智能防撞吸能系统,包括:
车体;
前部缓冲吸能单元,其安装在所述车体前端;后部缓冲吸能单元,其安装在所述车体后端;所述前部缓冲吸能单元和后部缓冲吸能单元通过电缆与控制单元相接;声光报警单元,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电缆相接;前部雷达检测单元,其安装在所述前部缓冲吸能单元上;后部雷达检测单元,其安装在所述后部缓冲吸能单元上;数据处理单元,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并与所述前部雷达检测单元和后部雷达检测单元通过电缆相接;控制单元,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通过电缆相接;
所述防撞吸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前部雷达检测单元和后部雷达检测单元通过毫米波或纳米波的方式实时检测,获得车体与前方障碍物的相对速度与前方障碍物的最小距离与后方障碍物的相对速度与后方障碍物的最小距离并将检测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处理单元;
步骤二、数据处理单元实时接收前部雷达检测单元和后部雷达检测单元的检测数据,计算和和并将和分别与进行比较,其中Δt表示前部缓冲吸能单元和后部缓冲吸能单元完全推出需要的时间,L表示前部缓冲吸能单元和后部缓冲吸能单元完全推出时的长度,k表示报警裕量,且k≥1,表示前部缓冲吸能单元启动报警时车体与前方障碍物的最小距离,表示后部缓冲吸能单元启动报警时车体与后方障碍物的最小距离,即和表示报警限值;
步骤三、根据和和分别与的比较结果,汽车智能防撞吸能系统具有以下六个工作状态:
如果满足控制单元启动声光报警单元发出前方障碍物报警信息;驾驶员判断车辆是否处于危险状态,如果未处于危险状态,则解除报警;如果驾驶员判断车辆处于危险状态,手动控制提前推出前部缓冲吸能单元或者不干预前部缓冲吸能单元的推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372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机器人静态柔顺性性能测试方法
- 下一篇:垃圾车自动上料机构安全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