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枸杞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27051.3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0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邸多隆;刘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2/52;A23L33/105;A23L33/115;A23L33/125;A23L2/74;A23L2/60;C11B1/10;C08B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董大媛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枸杞 饮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枸杞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食品饮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制备所述饮料时,选取人体更容易吸收,活性更好的低分子多糖,同时,还利用葡萄糖异构酶,将该饮料中的一部分葡萄糖转化成了果糖而形成果葡糖浆;使用冷杀菌工艺,既可以灭葡萄糖异构酶的活性,也起到灭菌、杀死微生物的作用,还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所有制备步骤均在低温和绿色溶媒体系下进行,最大程度保留了活性结构和热敏性有效成分。本发明提供了所述枸杞饮料,富含枸杞水溶性和脂溶性的物质,几乎全部覆盖了枸杞子的营养因子和生物活性成分,使所述饮料具有良好的保护视力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饮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枸杞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最早记录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大约4000年前的夏朝就已被认识,栽培和利用。枸杞子的药用作用发现于2300年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载曰:“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精骨,去疲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枸杞子作为我们传统的药食两用中药材,用于治疗与和预防目昏不明的病症已有2500多年。现代药理学表明,枸杞子能够预防和辅助治疗因黄斑病变、视网膜色素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视力衰退、夜盲症、飞蚊症、青光眼、白内障等视力问题的功能,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视力。
玉米黄质和叶黄素是存在于眼睛视网膜黄斑区域中唯一的类胡萝卜素,是黄斑色素的主要组成色素,玉米黄质主要分布集中在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区,叶黄素则主要分布在中心向外的边缘扩散区。两者具有高能抗氧化作用,能够特异性吸收蓝光(电脑、电视、手机等电子数字产品的屏幕主要发射的就是蓝光),降低色相差,使视力更精准,同时可以抑制有害自由基的形成,避免对黄斑部位造成氧化伤害。遗憾的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必须通过外源性食物获取。俄罗斯国立医学大学的生物物理学家认为,眼球的晶状体细胞膜被自由基逐渐氧化是老年性白内障的主要病因,平均每天叶黄素的摄入量为6.0mg时,可以明显减少白内障的手术。根据我国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日常6~10mg/d对维持视觉健康有益;40mg/d作为叶黄素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以万寿菊来源的玉米黄质也已经被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为新食品原料,用于帮助实现眼部健康。研究表明,枸杞子是玉米黄质含量最高的天然植物,这也是长久以来,人们公认枸杞能够明目的科学依据。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枸杞多糖在防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病变等眼部疾病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功效。
随着对枸杞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认为枸杞子同时富含β-隐黄质、玉米黄质、β-隐黄质棕榈酸酯、玉米黄质双棕酸脂、多糖类、黄酮类、甜菜碱等多种不同生物活性成分,其明目功效必定不是某一个单一成分或组分作用的结果,而是其所含有的天然类胡萝卜素如玉米黄质、枸杞多糖等多种成分的组合,并且这些成分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保护作用。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发现,枸杞的主要活性成分分为两大类:多糖、甜菜碱、氨基酸等属于水溶性成分,广泛存在于枸杞的果肉中,而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类、黄酮类属于脂溶性成分,广泛存在于枸杞的皮和籽中。现有的产品中,往往都只含有水溶性物质,也有少数产品只含有脂溶性物质,这些产品均不能完全体现出枸杞的营养价值和药理活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枸杞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枸杞饮料包含枸杞水溶性和脂溶性的活性物质,且与叶黄素混配,使其能够通过多种模式发挥协同增效的保护视力作用,具有潜在良好的保护视力的功效,为过度用眼人群提供帮助。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枸杞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枸杞子粉碎后进行亚临界萃取,得枸杞果油和枸杞子渣;
(2)对枸杞子渣进行高速剪切提取,得枸杞提取混合物,离心后得枸杞精滤提取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70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