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侧车辆OBU触发和定位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25869.1 | 申请日: | 2020-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9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傅晓亮;陈惠明;何伟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车港(深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42;H04W4/44;H04W64/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张楠楠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obu 触发 定位 方法 | ||
1.路侧车辆OBU触发和定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路侧阅读器感应目标车位中是否有目标车辆驶入;
当感应到有目标车位中有目标车辆驶入时,唤醒装载在所述目标车辆的OBU;
建立所述OBU与路侧阅读器的通信连接,实现双方握手;
当双方握手成功时,基于所述路侧阅读器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唯一识别信息,同时基于所述路侧阅读器对所述目标车辆驶入的所述目标车位进行校准定位;
当感应到所述目标车位中有目标车辆驶入时,唤醒装载在所述目标车辆的OBU的过程中,还包括:
监测所述目标车辆在目标车位对应的第一区域的第一移动轨迹;
根据所述第一移动轨迹,确定所述目标车辆是否有驶入所述目标车位的驶入趋势;
其中,S表示所述第一移动轨迹的综合评估结果,χi表示所述目标车辆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n个移动指标中的第i个移动指标值;v1表示所述目标车辆在第一区域中的车速值;l1表示所述目标车辆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移动方向值;δ(v1)表示所述目标车辆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车速值是否在预设车速范围内,若在,δ(v1)=0,否则,δ(v1)=1;δ(l1)表示所述目标车辆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移动方向值是否在预设方向范围内,若在,δ(l1)=0,否则,δ(l1)=1;e表示自然常数;
当综合评估结果S大于或等于预设设定值时,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继续监测,并获取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目标车辆在目标车位对应的第二区域的第二移动轨迹;
否则,不再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监测;
确定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目标车辆在第二区域中的当前位置点与所述目标车位的进入线之间的实时距离l′;
基于触发数据库,判断获取的第二移动轨迹和确定的实时距离l′,是否达到触发条件;
其中,Q表示唤醒所述目标车辆的OBU实际唤醒值;η表示对实际距离进行距离调整的调节因子;W表示第二移动轨迹的轨迹曲线值;表示对所述第二移动轨迹值进行轨迹修正的修正因子;Δ()表示确定所述实际唤醒值得微函数;
当实际唤醒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唤醒值时,唤醒装载在所述目标车辆的OBU;
若唤醒失败,则基于所述路侧阅读器建立与所述目标车辆对应的用户端的通信连接;
当实际唤醒值小于预设唤醒值时,不唤醒装载在所述目标车辆的OBU;
其中,当建立路侧阅读器与用户端的通信连接之后,可基于所述用户端接收用户输入的车位控制指令,所述路侧阅读器根据所述车位控制指令执行相应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侧阅读器中设置有第一磁感应为125K的磁感线圈,且通过所述第一磁感线圈进行125K的发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OBU中设置有与第一磁感线圈对应的第二磁感线圈,且所述第二磁感线圈进行125K的接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OBU中还设置有第三磁感线圈,且所述路侧阅读器中设置有第四磁感线圈,且所述第三磁感线圈和第四磁感线圈的磁感应为433MHZ。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路侧阅读器对所述目标车辆驶入的所述目标车位进行校准定位的过程中,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车辆,驶入目标车位,且距离所述目标车位的进入线的行驶距离在预设范围时,对所述目标车辆进行自动定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车位与目标车辆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且所述目标车位还一一对应有所述路侧阅读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路侧阅读器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唯一识别信息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获取唯一识别信息时的通信信号的稳定性,在所述路侧阅读器中设置了稳定电路,所述稳定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一NPN晶体管N1、第二NPN晶体管N2、第三NPN晶体管N3、第四NPN晶体管N4、PNP晶体管P、运放器U、地GND、电源VCC、电压调制器和电流调制器;
所述电源VCC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PNP晶体管P的基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NPN晶体管N1的集电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NPN晶体管N1的基极与电压调制器和电流调制器连接;
所述第一NPN晶体管N1的发射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二NPN晶体管N2的基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地GND连接;
所述PNP晶体管P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NPN晶体管N4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PNP晶体管P的发射极与第二NPN晶体管N2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二NPN晶体管N2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且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且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三NPN晶体管N3的发射极和运放器U的反向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NPN晶体管N3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四NPN晶体管N4的发射极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地GND连接;
所述第四NPN晶体管N4的基极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运放器U的正向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NPN晶体管N3的基极与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运放器U的输出端与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一开关K1的一端、第二开关K2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K1的另一端与第一通信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K2的另一端与第二通信单元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车港(深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科车港(深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586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按压式儿童互助洗手池
- 下一篇:一种智慧截流井防倒灌闸阀控制系统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