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体检测人脸识别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20193.7 | 申请日: | 2020-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4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中科信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V40/16 | 分类号: | G06V40/16;G06V40/18;G06V40/40 |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阮梅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体 检测 识别 方法 | ||
1.一种活体检测人脸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操作流程如下:
S1、用户点击活体检测设备开始按钮,则活体检测设备系统开启运行至检测识别界面;
S2、站在活体检测设备的活体检测摄像头前进行活体检测信息采集,接着用户站在虹膜传感器正前方进行虹膜模型数据采集,接着用户站在红外测温传感器正前方进行红外测温数据采集,最后用户站在电子行为感应器正前方进行做出规定化行为动作;
S3、接着中央处理芯片分别对用户采集的活体检测信息、虹膜模型信息、红外测温数据和既定行为信息进行解析处理,并将采集的图像信息和虹膜模型存入大数据库内;
S4、接着以大数据库内部信息为原始参考依据,从而图像处理模块分别对采集的用户活体图片、虹膜模型、红外人像照片和温度数值以及既定行为图像进行亮度、对比度和相似度处理;
亮度处理公式为:
μx为去除人脸区域后建模背景的图像均值,μy为去除人脸区域后的输入视频图像的图像均值,C1为常数,l(x,y)为图像亮度比较结果;
对比度公式如下:
其中δ(i,j)=|i-j|,即相邻像素间灰度差,Pδ(i,j)为相邻像素间的灰度差为δ的像素分布概率;
结构相似度公式如下:
SIM=Structural SIMilarity;
S5、接着处理后的图像以及虹膜信息数据经过滤波器进行滤除杂波,再经过分类器将不同类型和格式的图像以及虹膜信息数据分类后传至对比模块,则对比模块对图像以及虹膜信息数据进行云计算对比处理;
S6、若检测为本人信息,则对比结果正确后,结束活体检测,并由安保人员进入下一步流程,同时用户采集的图像信息由显示模块控制触摸显示屏进行显示,安保人员对触摸显示屏上显示的图像进行放大,并对用户进行人工真人比对,进行再次确认;
S7、若检测不是本人信息,则中央处理器通过警报模块控制报警器开启,则报警器对周边安保人员进行视觉警示,则安保人员对该用户进行询问,并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检测人脸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2中,活体检测摄像头和电子行为感应器对用户图像照片采集张数至少为3张,且3张图像照片内用户的行为姿势完全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检测人脸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2中,在电子行为感应器正前方,用户需做出的规定化行为动作分别为眨眨眼、左右摇头和上下摇头三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检测人脸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S3步骤中,大数据库的自检周期范围介于5-7天,且大数据库的运算方式为基于云计算架构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检测人脸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S3步骤中,大数据库循环存储不少于1024条图像数据顺序记录,且大数据库的存储周期至少为半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检测人脸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5中,对比模块的匹配比对次数至少为三次,且对比模块的匹配比对时间设置在五秒钟以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检测人脸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S6中,触摸显示屏的尺寸为22英寸,且触摸显示屏的采用多点触摸方式,且触摸显示屏的分辨率为4096*409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检测人脸识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设置为三色警示灯,且三色警示灯的内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红色、黄色和绿色,且红色、黄色和绿色分别代表“故障”、“警示”和“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中科信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中科信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201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