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塑料造粒制备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217397.5 | 申请日: | 2020-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1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尤晨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晨曦 |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B29B9/16;B29B13/04;B29C48/88;B29C48/9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塑料 制备 工艺 | ||
1.一种可降解塑料造粒制备工艺,其使用了一种可降解塑料粒子制备装置,该可降解塑料粒子制备装置包括固定平台(1)、螺旋挤出装置(2)、切粒机构(3)、降温水槽(4)、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可降解塑料粒子制备装置对可降解塑料进行造粒作业时具体方法如下:
S1、螺旋挤料:人工将可降解塑料从螺旋挤出装置(2)上方的进料口投入,并控制第一电机(5)工作,通过第一电机(5)带动螺旋挤出装置(2)运转,将可降解塑料熔化挤出至切粒机构(3);
S2、水冷降温:当熔化的塑料挤出至切粒机构(3)时,切粒机构(3)内部储存的降温水对熔化的塑料进行水冷降温处理;
S3、电动切粒:S2处理完毕后,人工控制第二电机(6)工作,通过第二电机(6)带动切粒机构(3)工作,通过切粒机构(3)对挤出的塑料进行快速切割,使其成颗粒状;
S4、水槽运输:S3中切割成粒的塑料在自身重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下掉落至降温水槽(4)内,对颗粒状的塑料进行彻底降温,使其成为固态,最后人工再通过漏勺将固态的塑料捞出降温水槽(4);
所述固定平台(1)的顶部安装有螺旋挤出装置(2),螺旋挤出装置(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平台(1)上,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与螺旋挤出装置(2)的螺旋杆相连,螺旋挤出装置(2)的一端端头处安装有切粒机构(3),切粒机构(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6),且第二电机(6)通过螺栓固定在螺旋挤出装置(2)的顶部,固定平台(1)的一端且位于切粒机构(3)的下方设置有降温水槽(4);
所述切粒机构(3)包括固定外壳(31)、旋转轴(32)、梯形切割刀片(33)、润滑组件(34)、挤出端头(35)、水冷组件(36)、第一锥齿轮(37)、第二锥齿轮(38)、从动杆(39)和进水端头(30),固定外壳(31)的内部开设有挤出端头(35),且固定外壳(31)通过挤出端头(35)套接在螺旋挤出装置(2),且通过螺栓进行锁紧固定,挤出端头(35)的外侧设置有水冷组件(36),固定外壳(31)的内部中心位置插接有旋转轴(32),旋转轴(32)的一端与第二电机(6)的输出轴相连,旋转轴(32)的另一端焊接有梯形切割刀片(33),旋转轴(32)的中段位置外壁焊接有第一锥齿轮(37),第一锥齿轮(37)一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8),第二锥齿轮(38)的顶部中心位置焊接有从动杆(39),且从动杆(39)的顶部位于水冷组件(36)内,水冷组件(36)的顶部连接有进水端头(30),且进水端头(30)贯穿于固定外壳(31);
所述水冷组件(36)包括水冷外壳(361)、限位滑轨(362)、挤压盘(363)、橡胶条(364)、滚轮(365)、放水单元(366)、驱动齿轮(367)、第三锥齿轮(368)和第四锥齿轮(369),水冷外壳(361)安装在挤出端头(35)的外侧,水冷外壳(361)的内壁与挤出端头(35)的外壁之间形成降温腔室,第四锥齿轮(369)焊接在从动杆(39)的顶部中心处,第四锥齿轮(369)的上端啮合连接有第三锥齿轮(368),第三锥齿轮(368)的一侧通过固定杆焊接有驱动齿轮(367),且驱动齿轮(367)的一侧通过转动轴安装在水冷外壳(361)的内壁,降温腔室的内部通过支撑杆安装有限位滑轨(362),橡胶条(364)的两侧均安装有滚轮(365),且橡胶条(364)通过滚轮(365)安装在限位滑轨(362)上,其中一个所述滚轮(365)的外侧连接有挤压盘(363),水冷外壳(361)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放水单元(366),且水冷外壳(361)的内部与放水单元(366)的连接处设置有支撑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降解塑料造粒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水单元(366)包括密封塞(3661)、K型出水孔(3662)、连接板(3663)、T型连接杆(3664)和支撑弹簧(3665),密封塞(3661)插接在水冷外壳(361)的底部中心位置,密封塞(3661)的内部开设有K型出水孔(3662),密封塞(3661)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板(3663),连接板(3663)的下端面连接有T型连接杆(3664),T型连接杆(3664)安装在支撑架的内部,且T型连接杆(3664)的下端面放置有支撑弹簧(3665),密封塞(3661)的顶部端面为两弧面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晨曦,未经尤晨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1739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