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前纵梁加强板总成焊接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07564.8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9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盛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成飞集成瑞鹄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纵梁 加强 总成 焊接 工装 | ||
1.汽车前纵梁加强板总成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用于在前纵梁前加强板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夹紧前纵梁前加强板的第一夹紧装置、用于在前纵梁前加强板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夹紧前纵梁前加强板和前纵梁后段的第二夹紧装置、用于夹紧前纵梁后段、前纵梁后加强板和第二连接板的第三夹紧装置、用于夹紧第一连接板的第四夹紧装置、用于夹紧第二连接板的第五夹紧装置、用于夹紧前纵梁后段和前纵梁后加强板的第六夹紧装置、用于夹紧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的第七夹紧装置、用于夹紧前减振器安装板且与第二夹紧装置相配合以夹紧前轮罩和前纵梁前加强板的第八夹紧装置、用于夹紧轮罩加强板、前轮罩和前纵梁前加强板且用于对轮罩加强板进行定位的第九夹紧装置、用于控制第八夹紧装置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的位置控制装置、用于对前纵梁前加强板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装置、用于对套管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装置、用于对第二连接板进行定位的第三定位装置、设置于第八夹紧装置上且用于对前减振器安装板进行定位的第四定位装置、用于对前纵梁后段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以及用于对前纵梁前加强板提供支撑的支撑装置,第二定位装置设置于支撑装置上;
底座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底座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一夹紧装置、第二夹紧装置、第三夹紧装置、第四夹紧装置、第五夹紧装置、第六夹紧装置、第七夹紧装置、位置控制装置、支撑装置、第一定位装置和限位装置设置于底座上,第一夹紧装置位于底座的一端,第五夹紧装置、第六夹紧装置和第七夹紧装置位于底座的另一端,第五夹紧装置、第六夹紧装置和第七夹紧装置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且第六夹紧装置位于第五夹紧装置和第七夹紧装置之间,第一夹紧装置、第二夹紧装置和第八夹紧装置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且第八夹紧装置位于第一夹紧装置和第二夹紧装置之间,第三夹紧装置和第四夹紧装置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三夹紧装置位于位置控制装置和第五夹紧装置之间,第四夹紧装置位于第二夹紧装置和第七夹紧装置之间;
第一夹紧装置包括第一前支架、第二前支架、第一前夹紧臂、第二前夹紧臂、设置于第一前支架上且用于控制第一前夹紧臂进行旋转的第一前驱动器、设置于第二前支架上且用于控制第二前夹紧臂进行旋转的第二前驱动器、设置于第一前夹紧臂上的第一前夹块、设置于第二前夹紧臂上且与第一前夹块相配合以夹紧前纵梁前加强板的第二前夹块和设置于第一前支架上且用于对前纵梁前加强板提供支撑的第一下垫块,第一前夹紧臂和第二前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且第一前夹紧臂和第二前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前支架和第二前支架竖直设置于底座上,第一前支架和第二前支架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前支架和第二前支架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前支架和第二前支架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第一前夹紧臂和第二前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前驱动器竖直设置在第一前支架上,第一前驱动器用于控制第一前夹紧臂上下旋转,第一前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一前夹紧臂上,第一前夹块用于与前纵梁前加强板接触;第二前驱动器竖直设置在第二前支架上,第二前驱动器用于控制第二前夹紧臂上下旋转,第二前驱动器为气缸,第二前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二前夹紧臂上,第二前夹块用于与前纵梁前加强板接触;第一前夹块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一前夹块沿第一前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二前夹块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二前夹块沿第二前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一前夹块的数量与第二前夹块的数量相同,且各个第一前夹块分别与一个第二前夹块位相配合,在前纵梁前加强板的同一部位处夹紧前纵梁前加强板;在夹紧状态时,前纵梁前加强板处于竖直状态且前纵梁前加强板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前夹块和第二前夹块分别位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相对两侧,第一前夹块和第二前夹块分别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相对两外壁面接触,第一前夹紧臂和第二前夹紧臂均处于竖直状态,从而使得前纵梁前加强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
第一下垫块位于第一前支架和第二前支架之间,第一下垫块并与第一前支架固定连接;在夹紧状态时,第一下垫块位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下方,第一下垫块的顶面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底面接触,对前纵梁前加强板提供支撑作用;
第一定位装置用于在前纵梁前加强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对前纵梁前加强板进行定位,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支架、设置于第一定位支架上的第一定位气缸、与第一定位气缸连接的第一定位座和设置于第一定位座上的第一定位销,前纵梁前加强板具有让第一定位销插入的定位孔,第一定位支架与第一前支架处于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定位支架竖直设置在底座上,第一定位支架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定位支架与第一前支架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定位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一定位支架的上端,第一定位气缸为水平设置,第一定位气缸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定位气缸为可伸缩的气缸;第一定位座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一定位销固定设置在第一定位座的另一端,第一定位销为水平设置且第一定位销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定位装置与第一夹紧装置相配合,实现前纵梁前加强板一端的定位和固定,第一定位销插入前纵梁前加强板上的定位孔中,实现前纵梁前加强板的准确定位;
第二夹紧装置包括第二夹紧支架、第二夹紧臂、设置于第二夹紧支架上且用于控制第二夹紧臂进行旋转的第二驱动器、设置于第二夹紧臂上的第二上夹块以及设置于第二夹紧支架上且与第二上夹块相配合以夹紧前纵梁前加强板、前纵梁后段和前纵梁后加强板的第二下夹块,第二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夹紧支架竖直设置于底座上,第二夹紧支架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二夹紧支架和第二前支架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二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二驱动器竖直设置在第二夹紧支架上,第二驱动器用于控制第二夹紧臂上下旋转,第二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二夹紧臂上,第二上夹块用于与前纵梁后加强板接触;第二下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二夹紧支架上,第二下夹块用于与前纵梁前加强板接触;在夹紧状态时,前纵梁后加强板位于前纵梁后段的内腔体中,前纵梁后段的一端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搭接且前纵梁后段位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上方,前纵梁后段朝向前纵梁前加强板的外侧延伸,第二上夹块嵌入前纵梁后加强板的内腔体中且用于对前纵梁后加强板施加向下的压力,第二下夹块位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下方且第二下夹块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底面接触,从而第二上夹块和第二下夹块相配合,夹紧前纵梁后加强板、前纵梁后段和前纵梁前加强板,前纵梁后段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夹紧在前纵梁后加强板和前纵梁前加强板之间,从而使得前纵梁后加强板、前纵梁后段和前纵梁前加强板被固定;
第三夹紧装置与第四夹紧装置为相对布置,第三夹紧装置包括第三夹紧支架、第三夹紧臂、设置于第三夹紧支架上且用于控制第三夹紧臂进行旋转的第三驱动器、设置于第三夹紧臂上且用于对前纵梁后加强板施加压紧力的第三前上夹块、设置于第三夹紧臂上的第三后上夹块和设置于第三夹紧支架上且用于与第三后上夹块相配合以夹紧第二连接板的第三下夹块;第三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三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三夹紧支架竖直设置于底座上,第三夹紧支架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三夹紧支架和第一前支架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三驱动器竖直设置在第三夹紧支架上,第三驱动器用于控制第三夹紧臂上下旋转,第三前上夹块和第三后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三夹紧臂上,第三前上夹块用于与前纵梁后加强板接触,第三后上夹块用于与第二连接板的顶面接触;第三前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三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第三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三驱动器连接,第三后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三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之间的位置处,第三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与其旋转中心线相垂直;第三下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三夹紧支架上,第三下夹块用于与第二连接板的底面接触;在夹紧状态时,前纵梁后加强板位于前纵梁后段的内腔体中,第二连接板位于前纵梁后段的外侧,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前纵梁后段搭接,第三前上夹块嵌入前纵梁后加强板的内腔体中且用于对前纵梁后加强板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前纵梁后加强板与前纵梁后段保持贴合状态,第三后上夹块位于第二连接板的上方且第三后上夹块与第二连接板的顶面接触,第三下夹块位于第二连接板的下方且第三下夹块与第二连接板的底面接触,从而第三后上夹块和第三下夹块相配合,夹紧第二连接板,并通过设置第三前上夹块对前纵梁后加强板施加压力,使得第二连接板和前纵梁后加强板被固定;
第四夹紧装置包括第四夹紧支架、第四夹紧臂、设置于第四夹紧支架上且用于控制第四夹紧臂进行旋转的第四驱动器、设置于第四夹紧臂上的第四上夹块以及设置于第四夹紧支架上且与第四上夹块相配合以夹紧第一连接板的第四下夹块;第四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四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四夹紧支架竖直设置于底座上,第四夹紧支架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四驱动器竖直设置在第四夹紧支架上,第四驱动器用于控制第四夹紧臂上下旋转,第四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四夹紧臂上,第四上夹块用于与第一连接板的顶面接触;第四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四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第四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四驱动器连接,第四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与其旋转中心线相垂直;第四下夹块固定设置在第四夹紧支架上,第四下夹块用于与第一连接板的底面接触;在夹紧状态时,第一连接板位于前纵梁后段的外侧,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前纵梁后段搭接,第四上夹块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上方且第四上夹块与第一连接板的顶面接触,第四下夹块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下方且第四下夹块与第一连接板的底面接触,从而第四上夹块和第四下夹块相配合,夹紧第一连接板,使得第一连接板被固定;
第五夹紧装置包括第五夹紧支架、第五夹紧臂、设置于第五夹紧支架上且用于控制第五夹紧臂进行旋转的第五驱动器、设置于第五夹紧臂上的第五上夹块、设置于第五夹紧支架上且与第五上夹块相配合以夹紧第二连接板的第五下夹块、设置于第五夹紧臂上的第一辅助夹臂、设置于第一辅助夹臂上的第一辅助上夹块和用于与第一辅助上夹块相配合以夹紧第二连接板的第一辅助下夹块,第五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且第五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五夹紧支架竖直设置于底座上,第五夹紧支架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五驱动器竖直设置在第五夹紧支架上,第五驱动器用于控制第五夹紧臂上下旋转,第五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五夹紧臂上,第五上夹块用于与第二连接板的顶面接触;第五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五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第五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五驱动器连接,第五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与其旋转中心线相垂直;第五下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五夹紧支架上,第五下夹块用于与第二连接板的底面接触;第一辅助夹臂具有一定的长度且第一辅助夹臂的长度方向与第五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第一辅助夹臂朝向第五夹紧臂的外侧伸出,第一辅助夹臂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五夹紧臂固定连接,第一辅助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一辅助夹臂上,第一辅助下夹块固定设置在第六夹紧装置上;在夹紧状态时,第五夹紧臂和第一辅助夹臂均处于水平状态,第二连接板位于前纵梁后段的外侧,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前纵梁后段搭接且第二连接板的该端需与前纵梁后段进行焊接,第五上夹块位于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上方且第五上夹块与第二连接板的顶面接触,第五下夹块位于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下方且第五下夹块与第二连接板的底面接触,第一辅助上夹块位于第二连接板的上方且第一辅助上夹块与第二连接板的顶面接触,第一辅助下夹块位于第二连接板的下方且第一辅助下夹块与第二连接板的底面接触,从而通过第五上夹块和第五下夹块、第一辅助上夹块和第一辅助下夹块的配合,夹紧第二连接板,使得第二连接板被固定;且第三后上夹块与第三下夹块相配合,第一辅助上夹块与第一辅助下夹块相配合,分别在第二连接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夹紧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
第三定位装置用于对第二连接板进行定位,第三定位装置包括第三定位支架和竖直设置于第三定位支架上的第三定位销,第二连接板具有让第三定位销插入的定位孔;第三定位支架竖直设置在底座上,第三定位支架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三定位销固定设置在第三定位支架的上端,第三定位销为竖直设置且第三定位销的轴线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三定位销插入第二连接板上的定位孔中,实现第二连接板的准确定位;
第六夹紧装置包括第六夹紧支架、第六辅助支架、第六夹紧臂、设置于第六夹紧支架上且用于控制第六夹紧臂进行旋转的第六驱动器、设置于第六夹紧臂上的第六上夹块、设置于第六辅助支架上且与第六上夹块相配合以夹紧前纵梁后段和前纵梁后加强板的第六下夹块以及设置于第六辅助支架上且用于对前纵梁后段提供支撑的第二下垫块,第一辅助下夹块设置于第六辅助支架上,第六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五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第六夹紧支架竖直设置于底座上,第六夹紧支架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六夹紧支架和第五夹紧支架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六驱动器竖直设置在第六夹紧支架上,第六驱动器用于控制第六夹紧臂上下旋转,第六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六夹紧臂上,第六上夹块用于与前纵梁后加强板接触;第六辅助支架竖直设置于底座上,第六辅助支架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六辅助支架与第六夹紧支架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二下垫块固定设置在第六辅助支架上;第六下夹块固定设置在第六辅助支架上,第六下夹块用于与前纵梁后段接触,第六下夹块位于两个第二下垫块之间;在夹紧状态时,前纵梁后加强板位于前纵梁后段的内腔体中,前纵梁后段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搭接且前纵梁后段的该端需与前纵梁前加强板进行焊接,前纵梁后段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需与前纵梁后加强板进行焊接,第六上夹块嵌入前纵梁后加强板的内腔体中且用于对前纵梁后加强板施加向下的压力,第六下夹块位于前纵梁后段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下方且第六下夹块与前纵梁后段的底面接触,从而第六上夹块和第六下夹块相配合,夹紧前纵梁后加强板和前纵梁后段,使得前纵梁后加强板和前纵梁后段被可靠固定;同时两个第二下垫块对前纵梁后段提供支撑作用,确保前纵梁后段放置平稳;
第七夹紧装置包括第七夹紧支架、第七辅助支架、第七夹紧臂、设置于第七夹紧支架上且用于控制第七夹紧臂进行旋转的第七驱动器、设置于第七夹紧臂上的第七上夹块、与第七上夹块相配合以夹紧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的第七下夹块、设置于第七夹紧臂上的第二辅助夹臂和第三辅助夹臂、设置于第二辅助夹臂上的第二辅助上夹块、设置于第三辅助夹臂上的第三辅助上夹块、设置于第七辅助支架上且用于与第二辅助上夹块相配合以夹紧第一连接板的第二辅助下夹块以及设置于第七辅助支架上且用于与第三辅助上夹块相配合以夹紧第一连接板的第三辅助下夹块,第七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五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第五夹紧支架、第六夹紧支架和第七夹紧支架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且第六夹紧支架位于第五夹紧支架和第七夹紧支架之间;第七夹紧支架竖直设置于底座上,第七夹紧支架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七驱动器竖直设置在第七夹紧支架上,第七驱动器用于控制第七夹紧臂上下旋转,第七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七夹紧臂上,第七上夹块用于与第三连接板的顶面接触;第七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七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第七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七驱动器连接,第七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与其旋转中心线相垂直;第七下夹块固定设置在限位装置上,第七下夹块用于与第一连接板的底面接触;第七辅助支架竖直设置于底座上,第七辅助支架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七辅助支架与第三定位支架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二辅助夹臂具有一定的长度且第二辅助夹臂的长度方向与第七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第二辅助夹臂朝向第七夹紧臂的外侧伸出,第二辅助夹臂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七夹紧臂固定连接,第二辅助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二辅助夹臂上,第二辅助下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七辅助支架上;第三辅助夹臂具有一定的长度且第三辅助夹臂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辅助夹臂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三辅助夹臂朝向第七夹紧臂的外侧伸出,第二辅助夹臂和第三辅助夹臂沿第七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三辅助夹臂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七夹紧臂固定连接,第三辅助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三辅助夹臂上,第三辅助下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七辅助支架上;在夹紧状态时,第七夹紧臂、第二辅助夹臂和第三辅助夹臂均处于水平状态,第一连接板位于前纵梁后段的外侧,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前纵梁后段搭接且第一连接板的该端需与前纵梁后段进行焊接,第七上夹块位于第三连接板的上方且第七上夹块用于对第三连接板施加向下的压力,使第三连接板固定在第一连接板上,第七下夹块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下方且第七下夹块与第一连接板的底面接触,第二辅助上夹块和第三辅助上夹块均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上方且第二辅助上夹块和第三辅助上夹块与第一连接板的顶面接触,第二辅助下夹块和第三辅助下夹块均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下方且第二辅助下夹块和第三辅助下夹块与第一连接板的底面接触,从而通过第七上夹块和第七下夹块,夹紧第三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二辅助上夹块和第二辅助下夹块以及第三辅助上夹块和第三辅助下夹块的配合,夹紧第一连接板,使得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被固定;而且第四上夹块与第四下夹块相配合,第三辅助上夹块与第三辅助下夹块相配合,分别在第一连接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夹紧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
第八夹紧装置包括第八夹紧支架、第八夹紧臂、设置于第八夹紧支架上且用于控制第八夹紧臂进行旋转的第八驱动器、设置于第八夹紧臂上的第八上夹块以及设置于第八夹紧支架上且与第八上夹块相配合以夹紧前减振器安装板的第八下夹块,第八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第八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八驱动器竖直设置在第八夹紧支架上,第八驱动器用于控制第八夹紧臂上下旋转,第八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八夹紧臂上,第八上夹块用于与前减振器安装板的顶面接触;第八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八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第八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八驱动器连接,第八夹紧臂的长度方向与其旋转中心线相垂直;第八下夹块固定设置在第八夹紧支架上,第八下夹块用于与前减振器安装板的底面接触;在夹紧状态时,第八夹紧臂处于水平状态且第八夹紧臂位于前减振器安装板的上方,前减振器安装板位于前轮罩的上端,前减振器安装板需与前轮罩的上端进行焊接,第八上夹块位于前减振器安装板的上方且第八上夹块与前减振器安装板的顶面接触,第八下夹块位于前减振器安装板的下方且第八下夹块与前减振器安装板的底面接触,第八下夹块并位于前轮罩的内侧,从而通过第八上夹块和第八下夹块的配合,夹紧前减振器安装板,使得前减振器安装板被固定在前轮罩的上端;
位置控制装置包括导向座、可移动的设置于导向座上的滑动座和与滑动座连接且用于控制滑动座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的伸缩驱动器,第八夹紧支架设置于滑动座上,滑动座的移动方向与前纵梁加强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滑动座的移动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导向座固定设置在底座的顶面上,导向座对滑动座起到导向作用,滑动座与导向座为滑动连接,伸缩驱动器为可伸缩的气缸,伸缩驱动器的活塞杆与滑动座连接,底座上设置有一个支架,伸缩驱动器的缸体的一端与支架的上端转动连接,伸缩驱动器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伸缩驱动器并位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下方;第八夹紧支架竖直设置于滑动座上,第八夹紧支架的下端与滑动座固定连接;伸缩驱动器伸长时,能够推动滑动座朝向远离前纵梁前加强板的位置处进行移动,滑动座带动第八夹紧装置同步进行移动,使第八夹紧装置远离前轮罩;伸缩驱动器收缩时,能够拉动滑动座朝向靠近前纵梁前加强板的位置处进行移动,滑动座带动第八夹紧装置同步进行移动,使第八夹紧装置靠近前轮罩,使第八下夹块移动至指定位置处,然后能够将前减振器安装板安装在前轮罩的上端,使得第八下夹块能够接触前减振器安装板;
第八夹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八夹紧支架上的第一辅助夹块和设置于第二夹紧臂上且用于与第一辅助夹块相配合以夹紧前轮罩和前纵梁前加强板的第二辅助夹块,第一辅助夹块的高度小于第八下夹块的高度,第一辅助夹块用于与前轮罩相接触,第二辅助夹块的高度大于第二下夹块的高度,第二辅助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二夹紧臂的上端,第二辅助夹块用于与前纵梁前加强板相接触;在夹紧状态时,第二夹紧臂处于竖直状态,第一辅助夹块与前轮罩的下端相接触,第二辅助夹块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上端相接触,前轮罩和前纵梁前加强板位于第一辅助夹块和第二辅助夹块之间,从而通过第一辅助夹块和第二辅助夹块的配合,夹紧前轮罩和前纵梁前加强板,使得前轮罩被固定在前纵梁前加强板的上端;
第四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第八夹紧支架上的第四定位气缸、可移动设置且与第四定位气缸连接的第四定位座和设置于第四定位座上的第四定位销,第八夹紧支架上设置用于对第四定位气缸进行导向的导轨,前减振器安装板具有让第四定位销插入的定位孔;第四定位气缸为固定设置在第八夹紧支架上,第四定位气缸为可伸缩的气缸,第四定位气缸的轴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第四定位气缸的轴线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四定位气缸位于第四定位座的下方,第四定位座的下端与第四定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四定位销固定设置在第四定位座的上端,第四定位销的轴线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第四定位销的轴线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四定位销的轴线并与第四定位气缸的轴线相平行;导轨对第四定位座起到导向作用,第四定位座与两个导轨为滑动连接,导轨的长度方向与第四定位销的轴线相平行,确保第四定位座稳定移动,第四定位座的移动方向与第四定位销的轴线相平行;第四定位销设置两个,两个第四定位销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相应的,前减振器安装板上具有两个定位孔;第四定位装置与第八夹紧装置相配合,实现前减振器安装板的定位和固定,第四定位销插入前减振器安装板上的定位孔中,实现前减振器安装板的准确定位;
第九夹紧装置包括第九夹紧支架、第九辅助支架、第九夹紧臂、设置于第九夹紧支架上且用于控制第九夹紧臂进行旋转的第九驱动器、设置于第九夹紧臂上的第九下夹块、设置于第九辅助支架上的第五定位气缸、与第五定位气缸连接的第五定位座、设置于第五定位座上的第五定位销以及设置于第五定位座上且用于与第九下夹块相配合以夹紧轮罩加强板、前轮罩和前纵梁前加强板的第九上夹块,轮罩加强板具有让第五定位销插入的定位孔;第九夹紧支架竖直设置于底座上,第九夹紧支架与第二前支架和第二夹紧支架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且第九夹紧支架位于第二前支架和第二夹紧支架之间,第九夹紧臂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九驱动器竖直设置在第九夹紧支架上,第九驱动器用于控制第九夹紧臂上下旋转,第九下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九夹紧臂上,第九下夹块用于与前纵梁前加强板接触;第九上夹块固定设置在第五定位座上,第九上夹块的高度小于第五定位销的高度,第九上夹块用于与轮罩加强板接触;第九辅助支架竖直设置于滑动座上,第九辅助支架的下端与滑动座固定连接,第九辅助支架与第八夹紧支架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五定位气缸固定设置在第九辅助支架的上端,第五定位气缸为水平设置,第五定位气缸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五定位气缸为可伸缩的气缸;第五定位座的一端与第五定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五定位销固定设置在第五定位座的另一端,第五定位销为水平设置且第五定位销的轴线与第二方向相平行;通过设置第八夹紧装置,实现轮罩加强板的定位和固定,第五定位销插入轮罩加强板上的定位孔中,实现轮罩加强板的准确定位;第五定位气缸用于对第五定位座提供使其移动的驱动力,第五定位座带动第五定位销同步移动,以使第五定位销可选择性的嵌入轮罩加强板上的定位孔或从轮罩加强板上的定位孔中脱出;在夹紧状态时,前纵梁前加强板处于竖直状态,第九夹紧臂处于竖直状态,第九上夹块与轮罩加强板接触,第九下夹块与前纵梁前加强板接触,第九下夹块与第二前夹块处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同一侧,前轮罩被夹在轮罩加强板与前纵梁前加强板之间,通过第九上夹块与第九下夹块的配合,夹紧前轮罩、轮罩加强板和前纵梁前加强板,使得轮罩加强板和前轮罩被固定;
伸缩驱动器伸长时,能够推动滑动座朝向远离前纵梁前加强板的位置处进行移动,滑动座带动第八夹紧装置和第九辅助支架同步进行移动,第九辅助支架带动第五定位座、第五定位气缸、第五定位销和第九上夹块同步移动,使第九上夹块和第五定位销远离轮罩加强板;伸缩驱动器收缩时,能够拉动滑动座朝向靠近前纵梁前加强板的位置处进行移动,滑动座带动第八夹紧装置和第九辅助支架同步进行移动,第九辅助支架带动第五定位座、第五定位气缸、第五定位销和第九上夹块同步移动,使第九上夹块和第五定位销靠近轮罩加强板,使第九上夹块移动至指定位置处,然后第五定位气缸伸长,最终使第九上夹块接触轮罩加强板,并使第五定位销插入轮罩加强板上的定位孔中;
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托架、设置于托架上且用于与前纵梁前加强板接触的支撑块和设置于支撑座上且用于控制托架进行升降的升降驱动器;支撑座竖直设置于底座上,支撑座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升降驱动器竖直设置在支撑座上,升降驱动器为可伸缩的气缸;升降驱动器用于控制托架上下直线移动,托架与升降驱动器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升降驱动器的缸体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支撑块为竖直设置在托架上,支撑块位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下方,支撑块用于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底面接触,支撑块和第一下垫块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在夹紧状态时,支撑块位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下方,支撑块的顶面与前纵梁前加强板的底面接触,对前纵梁前加强板提供支撑作用,确保前纵梁前加强板固定可靠和准确定位;
第二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托架上的第二定位座和设置于第二定位座上的第二定位销,前纵梁前加强板具有让第二定位销穿过的避让孔;安装支架为竖直设置在前纵梁前加强板上,套管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圆管,套管需与安装支架和前纵梁前加强板进行焊接;第二定位销为竖直设置,第二定位销的轴线为竖直线,第二定位座固定设置在托架的上端;升降驱动器伸长时,能够带动支撑块和第二定位装置同步向上移动,最终使支撑块接触前纵梁前加强板,使第二定位销穿过前纵梁前加强板上的避让孔后插入套管的中心孔中,将套管定位在与安装支架相接触的位置处,确保套管位置准确,有助于提高焊接后的产品质量;升降驱动器收缩时,能够带动支撑块和第二定位装置同步向下移动,使支撑块与前纵梁前加强板分离,同时使第二定位销从套管中抽出;
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支架、第二限位支架、设置于第一限位支架上且用于与前纵梁后段的外壁面接触的第一限位块、设置于第二限位支架上且用于与前纵梁后段的另一外壁面接触的第二限位块和设置于第二限位支架上且用于与第二连接板的外壁面接触的第三限位块;第一限位支架竖直设置于底座上,第一限位支架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支架竖直设置于底座上,第二限位支架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支架与第二夹紧支架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限位支架并与第二限位支架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限位块固定设置在第一限位支架的上端,第二限位块固定设置在第二限位支架的上端,第七下夹块也固定设置在第一限位支架的上端;前纵梁后段嵌入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相配合,能够在第二方向上对前纵梁后段起到限位作用,确保前纵梁后段位置准确;第三限位块固定设置在第二限位支架的上端,第三限位块和第三下夹块处于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成飞集成瑞鹄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成飞集成瑞鹄汽车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756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免维护救护车高温灭菌负压机
- 下一篇:一种安全自动进退钻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