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动力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206784.9 | 申请日: | 2020-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1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兵;许峻峰;周利;官文静;王芳;蒋卫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8/24 | 分类号: | B60L58/24;B60L50/75;B60H1/00;B60H1/22;H01M8/04007;H01M8/04119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刘振龙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车辆 | ||
1.一种氢动力车辆,所述氢动力车辆中设置有氢燃料电池(1)、氢气存储装置(2)和动力电池箱(3),所述动力电池箱(3)中设置有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余热回收装置(4),所述余热回收装置(4)接收所述氢燃料电池(1)所输出的温度较高的水,回收所接收的水中的热量并将所回收的热量用于所述动力电池箱(3)的保温;所述余热回收装置(4)输出温度较低的水;
氢气加湿装置(5),其接收所述余热回收装置(4)输出的水、以及接收所述氢气存储装置(2)所输出的氢气,利用所接收的水调节所述氢气的湿度,且将调节湿度后的氢气输出给所述氢燃料电池(1);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4)中设置有内腔体(41),在腔壁上贯穿设置有第一入口(46A)、第一出口(46B)、第二入口(46C)以及第二出口(46D);
在所述内腔体(41)内设置有第一管道(42),所述第一管道(42)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入口(46A)和第一出口(46B),所述第一入口(46A)接收所述氢燃料电池(1)所输出的温度较高的水,所述第一出口(46B)输出温度较低的水;
车厢供暖装置(6),所述车厢供暖装置(6)接收所述第一出口(46B)所输出的水,且利用所述水中的热量为车厢供暖;所述车厢供暖装置(6)向所述氢气加湿装置(5)输出水;
所述第一出口(46B)与车厢供暖装置(6)之间设置有第三管道(63),在第三管道(63)中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61)和流速控制装置(62);
水存储装置(7),所述水存储装置(7)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氢气加湿装置(5)所输出的水,且设置有用于散发所存储水中的热量的散热模块;
在第三管道(63)中设置有第一冷热水混合装置(71),第一冷热水混合装置(71)能够接收水存储装置(7)所输出的水;
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61)所探测到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阀值且大于等于第五预设阀值时,控制第一冷热水混合装置(71)接收并混合所述水存储装置(7)所输出的水,其中,第三预设阀值第五预设阀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入口(46C)和第二出口(46D)分别于通过第二管道(43)与所述动力电池箱(3)连通,所述第二管道(43)中设置有第一泵体(44),在所述内腔体(41)和第二管道(43)中填充有蓄冷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管道(43)中与第二出口(46D)相连通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7);
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47)所探测到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阀值时,控制第一泵体(44)加快第二管道(43)中的蓄冷剂的流速;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47)所探测到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阀值时,控制第一泵体(44)降低第二管道(43)中的蓄冷剂的流速;其中,第一预设阀值第二预设阀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氢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61)所探测到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三预设阀值时,控制流速控制装置(62)降低第三管道(63)中的水的流速;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61)所探测到的温度小于等于第四预设阀值时,控制流速控制装置(62)加快第三管道(63)中的水的流速;其中,第三预设阀值第四预设阀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管道(43)中与第二出口(46D)相连通的部分设置有加热装置(45);
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47)所探测到的温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阀值、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61)所探测到的温度小于等于第四预设阀值时,控制流速控制装置(62)加快第三管道(63)中的水的流速、且控制所述加热装置(45)开始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氢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预设阀值第五预设阀值第四预设阀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678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