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餐具成型制造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04232.4 | 申请日: | 2020-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5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冯程阳;孙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程阳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53/62;B21D43/10;B21D4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餐具 成型 制造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锈钢餐具成型制造加工工艺,还具体涉及到一种不锈钢餐具成型制造加工装置,其具体包括底座、位置切换位移机构、餐叉夹持机构、存料放料机构、加工执行机构、叉齿成型模组和整形模组;本发明提供的加工工艺涉及到的装置,可完全实现餐叉成型制造的流水化自动化加工,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解决了采用人工单工序加工操作的简单化重复操作,大大降低了采用传统人工操作时的危险性,更节约了人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不锈钢餐具成型制造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餐具指用餐时直接接触食物的非可食性工具,用于辅助食物分发或摄取食物的器皿和用具;餐具包括成套的,有金属器具、陶瓷餐具、茶具酒器、玻璃器皿、纸制器具、塑料器具以及五花八门、用途各异的各种容器类工具(如碗、碟、杯、壶等)和手持用具(如筷、刀、叉、勺、吸管、签棒等)及等用具。不锈钢餐叉是西餐中最常见的餐具,餐叉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大致要经过片材冲裁、叉齿冲压、叉齿端整形、叉柄端整形、毛刺处理、打磨抛光等生产工序,在现有的一些小型制造企业对于餐叉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在经过片料冲裁得到餐叉坯料后,一般依然采用人工进行餐叉叉齿的冲压成型和叉齿端的冲压整形,生产制造的效率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而且在冲压过程中采用人工直接操作存在很大的操作安全隐患,传统的单工序人工操作带来的是很大的劳动强度,也增加了人工成本。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锈钢餐具成型制造加工工艺,并具体涉及到一种不锈钢餐具成型制造加工装置,用于替代人工完成不锈钢餐叉的相关成型加工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锈钢餐具成型制造加工工艺,在本发明提供的加工工艺中还涉及到一种不锈钢餐具成型制造加工装置,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不锈钢餐具成型制造加工工艺,其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间距位置调节:根据用于加工成型的餐叉坯料的尺寸调节两个滑动侧板的间距,并使得餐叉放入存料箱中后所处的位置可在放料后对应落入叉柄限位槽中;
S2、餐叉坯料存放:将待加工成型的餐叉坯料整齐堆叠存放在存料箱中;
S3、餐叉放料:通过存料放料机构将餐叉坯料送入叉柄放置台中;
S4、叉柄夹紧:通过餐叉夹持机构对步骤S3中放入的餐叉的叉柄进行夹紧;
S5、叉齿成型:通过叉齿成型机构对餐叉进行叉齿成型加工;
S6、叉齿端整形:经过步骤S5叉齿成型后,对餐叉叉齿端进行折弯整形加工;
S7、卸料:松开餐叉夹持机构,将完成整形后的餐叉卸掉;
采用上述步骤S1-S7的不锈钢餐具成型制造加工工艺对餐叉进行成型制造加工的过程中还具体涉及到一种不锈钢餐具成型制造加工装置,其具体包括底座、位置切换位移机构、餐叉夹持机构、存料放料机构、加工执行机构、叉齿成型模组和整形模组,所述位置切换位移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位置切换位移机构包括可沿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台,所述移动台上镜像设有两个所述餐叉夹持机构,两个所述餐叉夹持机构镜像相对方向关于所述移动台的移动方向垂直,两个所述存料放料机构镜像对称分布在所述位置切换位移机构的两侧,所述位置切换位移机构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沿所述移动台移动方向直线排列的加工执行机构,位于两侧的所述加工执行机构对应镜像对称设置,离所述存料放料机构较近的两个所述加工执行机构上均设置有所述叉齿成型模组,离所述存料放料机构较远的两个所述加工执行机构上均设置有所述整形模组;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程阳,未经冯程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042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