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尾气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8237.0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5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谢陈江;谢钢;谢世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陆根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1/00 | 分类号: | F01N11/00;F01N3/022;F01N3/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麦汇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4 | 代理人: | 周雪峰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钦州路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尾气 监测 装置 | ||
1.一种汽车尾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尾气进气口、监测箱以及净化箱,所述净化箱包括净化箱外壳,净化箱外壳上设有与监测箱连通的尾气处理入口,净化箱外壳内腔中部设有与净化箱外壳可拆卸连接的精过滤催化框架,精过滤催化框架将净化箱外壳内腔划分为减速降温区以及释放区,释放区与净化箱的尾气处理出口连通,所述减速降温区内设有用于引导尾气流动方向的廊道框架,减速降温区中的尾气由尾气处理入口流动至精过滤催化框架位置,所述廊道框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一框架将减速降温区划分为第一外廊道以及第一内廊道,第一外廊道一端与尾气处理入口连通,第一外廊道另一端和第一内廊道连通,精过滤催化框架两侧分别为与第一内廊道以及释放区,所述廊道框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框架内侧的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依次将精过滤催化框架包围设置,第二框架将第一内廊道划分为第二外廊道以及第二内廊道,第二外廊道一端与第一外廊道的端部连通,第二外廊道另一端与第二内廊道连通,精过滤催化框架两侧分别为与第二内廊道以及释放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廊道框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框架内侧的第三框架,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第三框架依次将精过滤催化框架包围设置,第三框架将第二内廊道划分为第三外廊道以及第三内廊道,第三外廊道一端与第二外廊道的端部连通,第三外廊道另一端与第三内廊道连通,精过滤催化框架两侧分别为与第三内廊道以及释放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尾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外壳内还设有凹形限制框架,凹形限制框架的开口包围尾气处理入口并留出一个与所述第一外廊道一端连通的通道;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第三框架均各有一端连接在凹形限制框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尾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区内还设有第二检测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箱中沿尾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挡板组件以及第一检测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尾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组件包括沿尾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监测箱内上下两侧的挡板,上下两侧的挡板分别交叉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尾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侧的挡板长度与下侧的挡板长度之和大于监测箱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廊道框架的内侧和/或外侧还均匀设有粗过滤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陆根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陆根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82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锡膏粘度测试方法以及锡膏粘度测试装置
- 下一篇:无机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