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系统及姿态调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4217.6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0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罗力军;李成;余昆;满粟;吴何;柳静;唐家睿;周雄;李苏洋;阮希贤;邵英帅;王文洋;张美玲;任虹昌;杨靖;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8 | 分类号: | E01D2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沈林华 |
地址: | 43003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转体 姿态 调整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系统及姿态调整方法,涉及桥梁施工领域。本系统先通过控制模块采集的位置数据计算得到梁体的总调整值,并判断总调整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临界值,若否,则梁体的姿态调整过程结束,若是,则控制模块控制调整组件进行调整,然后在预设时间内判断梁体的调整量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临界值,若否,则控制模块控制调整组件继续调整,直至调整量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临界值,若是,则控制调整组件停止调整并根据监测的梁体的当前位置重新计算以确定新的总调整值,直至计算的新的总调整值小于第一预设临界。本申请提供的系统和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调整效率低、准确率低及调整时安全风险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系统及姿态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大力投资和交通网络建设的基本完善,越来越多的新建桥梁需要跨越运营线路,特别是跨越运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了不影响这些运营线路的正常运营,采用平转施工方法的桥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遍。
相关技术中,近几年国内的转体桥施工总吨位和跨径得到了突破式的发展和提高,转体桥施工控制研究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和可靠,但绝大部分转体桥研究的是关于在转体的过程中控制研究,对转体后的桥梁姿态轴线、姿态高程调整的研究很少,智能化精确调整的更少。一般在桥梁转体完成后,梁体姿态与目标控制状态存在较大偏差,不能满足施工控制要求,必须通过梁体姿态的调整,使得偏差被调整至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合龙施工,否则这种差值产生的不利影响将会永久存在结构中,造成桥梁扭转受力和线形不平顺,最终成桥线形和内力不符合设计要求,带病运营,给后期养护和使用带来风险。
但是,转体后梁体的姿态调整已有的方法主要是依靠人工加载、测试数据、分析数据、再次加载、测试数据、分析数据,反复试调整以达到目标姿态,这种调整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不能够实现标准化作业,过程中记录的数据不能实时快速处理并反馈到控制力的加载,随机性大,不能实现智能化控制,较难调整到目标控制状态,调整时间久,做不到快速施工。而且在调整过程中,由于不能智能化控制,可能导致过转即梁体轴线平转多了,使得梁体轴线再也无法调整,也可能导致过顶即竖向顶升力大了,使得梁体存在倾覆危险。总而言之,现已有的调整过程原始,理念比较落后,控制手段少,调整时结构的安全风险大,已无法适应目前日益增长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系统及姿态调整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调整效率低、准确率低及调整时安全风险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桥梁转体后的姿态调整系统,其包括:
基台,其上方设有球铰,所述球铰的上方设有梁体;
调整组件,其设于所述球铰与基台之间,所述调整组件用于对所述球铰进行调整以调节所述梁体的姿态;
传感模块,其包括第一位移传感单元,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单元设于所述梁体上并用于监测所述梁体的位移数据;
控制模块,其与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单元和调整组件均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单元监测的位置数据以计算得到所述梁体的总调整值,并判断所述总调整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临界值,若否,则所述梁体的姿态调整过程结束,若是,则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调整组件进行调整,所述控制模块在预设时间内判断所述梁体的调整量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临界值,若否,则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调整组件继续调整,直至调整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临界值,若是,则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调整组件停止调整并根据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单元监测的所述梁体的当前位置重新计算以确定新的总调整值,直至计算的新的总调整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临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42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