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矩阵的配电线路实时拓扑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1603.X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3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常生强;平凯;陈洪雨;袁玉宝;王飞;陈贺;甄钊;李康平;张向平;张奎仲;赵宏杰;李春海;杜晓刚;刘海妞;鹿小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科林云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G06F30/18;G06F113/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聂旭中 |
地址: | 05022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矩阵 配电 线路 实时 拓扑 分析 方法 | ||
一种基于矩阵的配电线路实时拓扑分析方法,属于电气网络技术领域,涉及配电线路的实时拓扑分析,尤其是使用矩阵进行拓扑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将配电线路中的元素分为线路、开关、电源3类,建立各线路与电源连接的数组A0,生成线路连接关系矩阵R和线路开关矩阵T,通过采集开关状态获得线路开关矩阵T的实时状态矩阵C,通过多次计算A1=A0*C获得当前线路的带电状态。本发明披露的方法,将开关的状态和线路的连接关系整合到一个数组中,对网络结构描述要求简单,容易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网络技术领域,涉及配电线路的实时拓扑分析,尤其是使用矩阵进行拓扑分析的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拓扑是电力系统仿真和分析的基础。在各级配网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监控端后台系统所执行的功能中,无论是馈线自动化、配电网优化运行、配网负荷优化、配电图资系统还是自动/人工线路故障分析,都对配电线路的实时可视化显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可视化的配电线路可直观反应元件状态标识,有助于运维人员快速准确的做出决策,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是实现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过程中基础而关键的工作。
在上述应用中,对于配网线路的拓扑分析及实时状态刷新(不同区域着色)是基础。
当前最主要的拓扑分析方法主要有邻接矩阵法和树搜索法两种。邻接矩阵法利用的是节点和所连开关的关系进行分析,缺点是节点数太多,拓扑分析较为复杂。
中国专利申请《基于广度优先遍历的配网带电状态计算方法》(201110295318.3)从电源出发,遍历所有与电源连通的区域,从而得到所有的带电区域。该方法求分别从不同的电源区域分别遍历,每次开关动作都要遍历一次。
另一份中国专利申请《一种高性能电气网络实时拓扑分析方法》(201510647006.2)提出了一种创建关联矩阵S、邻接矩阵C及全连通矩阵L,通过矩阵计算得出实时拓扑的方法。该方法需要创建多个两维矩阵,且开关闭合和断开需要分别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矩阵的更加简便的新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矩阵的配电线路实时拓扑分析方法,基于配电网络的拓扑图完成,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配电线路中的元素分为3类,分别为线路、开关、电源;
假设配电线路中有n条线路,m个开关,k个电源,线路标记为L1,L2,L3,... ... ,Ln,开关标记为B1,B2,B3,... ... ,Bm,电源标记为S1,S2,S3,... ... ,Sk。
步骤B、判断各线路是否与电源连接,生成数组A0{a1,a2,... ... ,an},其中,如果线路Li与电源S1-Sk任一个直接连通,ai=1,否则,ai=0;1≦i≦n。
步骤C、判断各线路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线路连接关系矩阵R:
其中,rii=1;如果Li与Lj直接连通,则rij=1,rji=1,其它情况,矩阵中对应位置的元素为0;1≦i≦n,1≦j≦n。
步骤D、通过线路连接关系矩阵R生成线路开关矩阵T:判断各线路之间通过开关的连接关系,如果Li与Lj通过开关Bp连接,则在线路连接关系矩阵R中,rij=rji=Bp;1≦i≦n,1≦j≦n;1≦p≦m;
矩阵T是改变后的矩阵R。
步骤E、采集开关的状态,将开关状态转化为数值:如果开关Bp闭合,Bp=1,否则,Bp=0,1≦p≦m。
将转化后的数值赋值到线路开关矩阵T中,生成矩阵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科林云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石家庄科林云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16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