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停车场内引导车辆到达精准车位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90497.3 | 申请日: | 2020-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6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震;赵琦;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琦 |
| 主分类号: | G08G1/14 | 分类号: | G08G1/14;G08G1/09;G08G1/01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003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停车 场内 引导 车辆 到达 精准 车位 方法 | ||
本方法提供一种在停车场内引导车辆到达精准车位的方法。本系统当车辆进出场检测模块检测到有新车辆进入停车场时,通过车辆识别模块(可以一种识别模块单独存在或多种识别模块并行存在)即车牌识别模块、车主脸部识别模块、电子不停车收费模块、机动车电子标识模块提取此车辆的车牌信息,启动空闲车位检测模块自动查找停车场内空闲车位,再通过场内车辆行驶指示屏引导车辆到达空闲车位检测模块分配的空闲车位。在车辆停放完毕后,系统将车辆位置信息记录到车辆停放位置识别模块中。待后续车主取车时,可以通过APP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小程序等方式,了解其车辆停放的具体位置,同时可以获得从车主当前位置到车辆停放位置的行走路线指示。
技术领域
本方法涉及车位引导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在停车场内引导车辆到达精准车位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呈现持续大幅增长趋势,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停车难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找不到停车场,停车场没有空闲车位以及在停车场内反复绕圈找空闲车位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方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车辆进入停车场后引导其迅速到达精准车位的方法,它能有效地解决停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达到节能减排,提高停车场效率,降低停车场运营成本的目的。本方法充分利用车辆行驶指示屏与车辆识别系统的组合优势,使停车场内信息不再成为信息孤岛。本方法所需硬件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本方法没有车主的前期学习成本,且无需车主提前安装使用或操作任何软件或硬件。极大地提高了停车场管理方和车主的接受程度。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本方法提供一种在停车场内引导车辆到达精准车位的方法,包括车辆识别模块、空闲车位检测模块、车辆引导指示模块、车辆停放位置识别模块、车辆进出场检测模块、车位预定模块、后台数据库模块。
所述车辆识别模块包括(可以一种识别模块单独存在或多种识别模块并行存在)车牌识别模块、车主面部识别模块、电子不停车收费模块(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简称ETC)、机动车电子标识模块(Electronic Registration Identification of themotor vehicle,简称ERI或电子车牌)、车牌存储模块、车牌发送模块;所述车牌识别模块和车主脸部识别模块包括车牌识别摄像头和面部识别摄像头;所述电子不停车收费模块包括车辆电子标签信息接收器;所述机动车电子标识模块包括车辆电子标识读卡器;
其中:所述车牌识别摄像头、面部识别摄像头、车辆电子标签信息接收器、车辆电子标识读卡器均由交流直流转换器负责供电,将实时拍摄到的车辆视频、车主面部视频、车辆电子标签内的车辆信息、车辆电子标识内的车辆信息通过局域网内以太网、Wifi连接到车辆识别模块,用于检测获取目标区域内车辆的车牌号码;车牌存储模块,与车辆识别模块相连,用于保存车辆识别模块获取的车牌信息;车牌发送模块,与车辆识别模块相连,用于将车辆识别模块识别出来的车牌号码发送给停车场空闲车位检测模块;用于车辆的停车位分配工作。
所述停车场空闲车位检测模块包括空位检测模块、车辆行驶路线规划模块、行驶路线发送模块,其中:所述空位检测模块根据停车场每个车位上的车位检测器,实时获取车位上是否有车辆占用,同时车位的空闲和占用状态实时更新记录到后台数据库模块中。车辆行驶路线规划模块根据后台数据库模块中记录的空位情况,实时计算出最适合车辆A的停放车位位置,根据车辆A当前所处的位置为起始点,适合车辆A停放车位位置为终点,计算车辆的最优行驶路线,并通过行驶路线发送模块将最优行驶路线发送给车辆引导指示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琦,未经赵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04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