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变径管道内封堵器及驱动机构及协调圈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9292.3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4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兆龙;赵学俭;舒军星;史培玉;牛书水;李国森;孟爱英;沈健;郭强;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集输总厂 |
主分类号: | F16L55/134 | 分类号: | F16L55/134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管道 封堵 驱动 机构 协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变径管道内封堵器及驱动机构及协调圈,封堵器,包括密封桶、压紧机构、万向节等;压紧机构是由多个变径模块通过万向节连接在一起的可变形串联结构,其安装在密封桶的内部,封堵作业时可通各个变径模块将密封桶压紧在管道内壁上完成密封作业。本发明的封堵系统采用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无需复杂的气体供给系统;变径模块内部的变径机构主体采用了弹簧钢与密封柔性材料形结合的封堵方式,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具备了比一般封堵器更高的封堵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模块化变径管道内封堵器及驱动机构及协调圈。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石油天然气行业基建设施基本完善,相应的输油、输气管道也已服役多年,管道随使用年限增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腐蚀、破损、潜在裂纹等问题,管道检修封补的技术问题油然而生,目前也产生了许多管道封堵设备。在管道发生破裂后如要对其进行修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截断液体输送,然后对管道进行修复作业。但现有的封堵技术大都采用充气式或利用单纯的橡胶材料的变形进行封堵作业,对于大口径压力高的管道很难实施封堵作业。而且目前的封堵设备径向上伸缩范围及其有限,导致管道封堵作业对内封堵器的半径要求十分苛刻,如果损伤处发生在管道的弯道部位或者管道存在变径管时,现有的内封堵器并不能完成封堵任务。
检索结果如下:
专利检索:检索关键字“管道”,“封堵器”,“变径”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中检索出专利2项。其中从使用方式和结构原理上可以分出与本专利有本质不同的2项,包括(1)公开号为CN104712876A的临时封堵补偿器泄漏的装置;(2)公开号为CN105805486A的一种封堵器。
公开号为CN104712876A的临时封堵补偿器泄漏的装置,包括:壳体,用于当补偿器出现漏点时封闭在所述补偿器的外壁,包括对称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外壁设有向外突出的环状凸起;紧固螺栓,通过销孔贯穿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用于使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壳体的内壁与管道的外径之间为管间填料层,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为壳体间填料层,所述填料层采用橡胶垫等柔性物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及时封堵补偿器上的漏点且封堵过程无需停产,从而减少检修时间。
公开号为CN105805486A的一种封堵器,该封堵器包括:柱状的主体;锚定装置,包括:锚定卡瓦,以及推动锚定卡瓦发生径向扩张的楔形块,该楔形块滑动装配在主体上;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主体上可滑动胶筒挤压环,设置在胶筒挤压环上的密封胶筒;伸缩装置,一端推动楔形推块,另一端推动密封胶筒发生径向形变,在伸缩装置伸出时,推动楔形推块及胶筒挤压环滑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伸缩装置在伸出时,控制锚定装置进行锚定,将封堵器定位在所需的位置,并驱动密封装置进行密封,从而密封管道。采用上述封堵器,锚定装置以及密封装置通过同一伸缩装置进行驱动,简化了封堵器的结构。并且在采用上述结构时,只需发送一个控制信号即可完成封堵器的锚定以及密封。
公开号为105782633B的基于螺旋驱动爬行的管道泄漏自适应串联封堵修复装置,属于管道工程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基于螺旋驱动爬行的管道泄漏自适应串联封堵修复装置,采用螺旋驱动机构实现封堵装置管道内的自适应驱动,可顺利通过弯头或变径管道部位,利用气囊作为封堵单元,对特殊变径管道实施自适应封堵修复;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螺旋驱动爬行的管道泄漏自适应串联封堵修复装置,包括螺旋驱动机构和封堵单元,螺旋驱动机构包括旋转机构和导向机构,旋转机构通过电机实现旋转,驱动轮与管道轴向呈角度设置使旋转机构径向移动,导向机构通过旋转机构的径向移动而移动,封堵单元通过螺旋驱动机构的移动而在管道内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集输总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集输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92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