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尺寸石墨烯泡沫板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83737.7 | 申请日: | 2020-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9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牛安逸;沈墅;闫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安逸 |
| 主分类号: | F16S1/10 | 分类号: | F16S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州市埇***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尺寸 石墨 泡沫板 | ||
本发明属于三维石墨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尺寸石墨烯泡沫板,包括第一石墨烯泡沫板,所述第一石墨烯泡沫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石墨烯泡沫板,所述第一石墨烯泡沫板和第二石墨烯泡沫板的一侧均设置有容纳腔,且第一石墨烯泡沫板和第二石墨烯泡沫板的另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容纳腔的内部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器,两个所述固定器之间设置有转轴;本发明第一石墨烯泡沫板与第二石墨烯泡沫板之间通过组件拼接,组件包括容纳腔、固定器、转轴、限位板、限位槽、限位孔和限位销,拼接时将限位板转动至外侧并插入限位槽中,然后用限位销连接两个对应限位孔即可,这种拼接方式操作简单,可有效防止滑脱的现象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维石墨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尺寸石墨烯泡沫板。
背景技术
虽然石墨烯具有优异的性能,但是石墨烯片层间易发生团聚和堆叠,这就降低了其有效面积,限制了石墨烯的应用潜能,为了克服此障碍,石墨烯泡沫板应运而生,虽然现有大尺寸石墨烯泡沫板的生产工艺正在日渐成熟,但仍有部分不足待改进。
现有技术的大尺寸石墨烯泡沫板存在以下问题:大尺寸石墨烯泡沫板在实际使用时往往需要对其进行拼接安装,但现有大尺寸石墨烯泡沫板的拼接方式结构较为简单,有时会有滑脱的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尺寸石墨烯泡沫板,具有可有效防止滑脱现象发生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尺寸石墨烯泡沫板,包括第一石墨烯泡沫板,所述第一石墨烯泡沫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石墨烯泡沫板,所述第一石墨烯泡沫板和第二石墨烯泡沫板的一侧均设置有容纳腔,且第一石墨烯泡沫板和第二石墨烯泡沫板的另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容纳腔的内部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器,两个所述固定器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限位槽的一侧壁且对应第一限位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之间通过限位销连接;
所述限位槽内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加强对限位板的固定,限位组件包括左卡板、右卡板和包覆膜;所述左卡板和右卡板均弹性材料制成,左卡板和右卡板分别固定在限位槽两侧的侧壁上,左卡板和右卡板的相对布置成八字状;所述包覆膜包覆在限位板表面上,且包覆膜上设有与第一限位孔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一线限位孔的直径。
优选的,限位板收纳于容纳腔的内部时,所述限位板的外表面与容纳腔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与第一石墨烯泡沫板和第二石墨烯泡沫板的材质相同。
优选的,所述固定器靠近转轴的一侧均设置有转轴孔,转轴孔与转轴之间通过轴承阻力转动连接。
优选的,第二石墨烯泡沫板的限位板与第一石墨烯泡沫板的限位槽连接时,所述限位板的外侧壁与限位槽的内侧壁完全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孔为上大下小结构设置,大面积与限位销的螺帽部分面积相同,小面积与限位销的螺杆部分面积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第一石墨烯泡沫板与第二石墨烯泡沫板之间通过组件拼接,组件包括容纳腔、固定器、转轴、限位板、限位槽、限位孔和限位销,拼接时将限位板转动至外侧并插入限位槽中,然后用限位销连接两个对应限位孔即可,这种拼接方式操作简单,可有效防止滑脱的现象发生。
2、本发明限位板具有转动功能,未拼接时限位板可通过转轴作用收纳于容纳腔中,这种结构在保护限位板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搬运时限位板外凸对工作人员造成的伤害,安全性能高。
3、本发明第二限位孔为上大下小结构,大结构与限位销螺母面积相同,小结构与限位销螺杆面积相同,这种结构可有效隐藏限位销,避免限位销外凸,保持石墨烯泡沫板的平滑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安逸,未经牛安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37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