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牵引变电所的最大需量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2029.1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1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周方圆;田哲;张敏;仇乐兵;吕顺凯;吴丽然;胡前;周靖;刘正雄;肖宇翔;何健明;邹三红;徐晓天;孙茂;田华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28 | 分类号: | H02J3/28;H02J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陈丽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牵引 变电所 最大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铁路牵引变电所的最大需量控制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能量调度管理装置、控制装置和功率融通装置;能量调度管理装置用于获取相邻的牵引变电所的当前实时功率值,在判定存在大于预设功率峰值阈值的当前实时功率值后,确定两个牵引变电所之间及与储能装置间的功率转移值,输出对应的功率调度指令信号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功率调度指令信号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至功率融通装置;功率融通装置包括交直交变流器以及储能装置,用于按照控制信号进行功率变换以实现两相邻的牵引变电所和储能装置之间的功率转移。本申请可减小牵引变电所的峰值功率,减少铁路牵引变电所用电计量中的负荷最大需量,进而降低电费提高铁路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铁路牵引变电所的最大需量控制方法及系统,减小铁路变电所负荷最大需量,实现降低铁路基本电费。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对用电容量在315kVA及以上的大工业电力用户执行二部制电价,即电费的计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电度电费,按用电量计费;另一部分为基本电费,根据变压器的容量或负荷最大需量来计费。
最大需量计费即指在一个电费结算周期内按照每单位时间用电平均负荷的最大值收取电费。由于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的特性,按照最大需量计量电费的方法相对更为合理,因此其在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中的应用将逐渐增多。
但是,电气化铁路负载的其他一些特性也使得最大需量法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电气化铁路采用单相、分段供电结构,且列车为冲击性、间歇性负荷,因此,通常相邻牵引变电所之间不会同时出现峰值功率的情况,令相邻牵引变电所的电能输出不平衡,并增加不必要的电费成本,特别是在运行密度低的铁路线路中。
鉴于此,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值,已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关注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牵引变电所的最大需量控制方法及系统,以便有效平衡和降低牵引变电所的峰值功率,降低电气化铁路变电所用电计量中的负荷最大需量,减少基本电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铁路牵引变电所的最大需量控制系统,包括:
能量调度管理装置,用于分别获取相邻的牵引变电所的当前实时功率值,在判定存在大于预设功率峰值阈值的所述当前实时功率值后,确定所述相邻的牵引变电所之间及与储能装置之间的功率转移值,并输出与所述功率转移值对应的功率调度指令信号至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功率调度指令信号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至功率融通装置;
所述功率融通装置,设于两个所述相邻的牵引变电所之间的分区所,包括交直交变流器以及与所述交直交变换器的直流侧连接的所述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用于存储机车再生制动时回馈至牵引网的电能;所述功率融通装置用于按照所述控制信号实现两个所述相邻的牵引变电所之间及与所述储能装置之间的功率转移。
可选地,所述能量调度管理装置具体用于:
若P1P0且P2P0,则控制从所述储能装置向P1对应的牵引变电所转移第一功率值,从所述储能装置向P2对应的牵引变电所转移第二功率值;所述第一功率值为P1-P0,所述第二功率值为P2-P0;
若P1P0且P2P0且P22P0-P1,则控制从P2对应的牵引变电所向P1对应的牵引变电所转移第三功率值;所述第三功率值为P1-P0;
若P1P0且P2P0且P2≥2P0-P1,则控制从P2对应的牵引变电所向P1对应的牵引变电所转移第四功率值,从所述储能装置向P1对应的牵引变电所转移第五功率值;所述第四功率值为P0-P2,所述第五功率值为P1+P2-2P0;
其中,P1和P2分别为两个所述相邻的牵引变电所的当前实时功率值,P0为预设功率峰值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20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