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内生命体检测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检测装置、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1022.8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1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红春;周贵义;罗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杭韵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命体 检测 方法 使用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内生命体检测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检测装置、检测系统,主要包括非接触式生命检测模块、加速度传感器、中央处理器、A9G通讯模块和云服务器,非接触式生命检测装置包括生命雷达,信号放大器、滤波器、A/D转换器、数据处理器和预警装置,非接触式生命检测模块和加速度传感器分别与中央处理器之间信号传输线路,中央处理器通过A9G通讯模块与云端服务器建立数据通讯交换数据,并可以通过语音通讯模块建立通话,云服务器上的数据经过人工二次判断后可以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对车主进行通知。有效在车辆驻停后,判断车内是否仍有生命体特征,提高可能被遗留在车内的小孩或宠物等生命体,及时预判安全警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报警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内进行生命体征检测的车内生命体检测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检测装置、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也不断的走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据公安部统计,截止2019年6月,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5亿辆。而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有待解决完善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很多车主存在因为大意而在汽车驻停后将有生命体征的儿童、宠物等遗落在车上的新闻层出不穷,更有甚者是儿童因此被热死、闷死在驻停后的锁车内中,非常令人痛惜遗憾。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虽然有人提出了采用红外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检测装置构成的报警方案,然而这些方案大多数需要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成功检测到生命体,并且上述所使用的传感器也只能判断车内是否有生命体而无法判断其生命体体征,同时也由于缺乏报警前的情况判断和反馈机制,导致这类方案存在误报率较高现象,容易导致在经历过几次误报警之后人们对其信任感出现往往大幅降低,久而久之便忽视其发出的警报,该类报警机制也逐渐失去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汽车存在着因车主大意而在汽车驻停后将有生命体征的儿童、宠物等遗落在车上的新闻层出不穷,更有甚者是儿童因此被热死、闷死在驻停后的锁车内中,非常令人痛惜遗憾等难以判断在车主离开车辆后车内是否仍有生命体特征等现状而提供的一种可以有效在车辆驻停后,判断车内是否仍有生命体特征,更大程度上的提高可能被遗留在车内的小孩或宠物等生命体,及时预判警示,提高生命安全警示的车内生命体检测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检测装置、检测系统。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车内生命体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使用检测步骤
1.1.开始使用前,用户通过手机扫描非接触式生命体检测装置上的二维码填写一个或多个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并将相关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储存;
1.2.将通过生命雷达检测判断车内是否有生命体及其体征的非接触式生命体检测装置固定于汽车前后排座椅间任意位置,并将装置电源线与汽车点烟器插座连接;
1.3.电源接通后,中央处理器MCU通过GPRS数据传输模块与云服务器建立联系;
1.4.确认装置与紧急联系人的绑定状态,若暂未绑定则通过装置发出语音提示请求绑定;
1.5.完成绑定后加速度传感器开始工作,其检测结果结合装置电源接通状态综合判断汽车的运行状态;
1.6.根据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分析汽车运行状态,判断是否开启非接触式生命体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判断车内是否有生命体及其体征;
1.7.根据非接触式生命体检测装置是否检测到生命体及其体征,决定是否开启选择优选报警方式;
上述第1.5步骤中包括如下检测方法
1.5.1.当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汽车正在移动时,非接触式生命体检测装置处于休眠状态;
1.5.2.当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汽车停止移动,且电源处于接通状态时,非接触式生命体检测装置处于休眠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杭韵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杭韵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10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