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77437.8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5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速率 匹配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上行数据中每个码块的空比特个数,根据所述空比特个数以及预设的交织序列数据表,确定所述用户的码流序列;根据所述空比特个数以及所述码流序列,构造所述用户的构造SYS序列、构造P1P2累加序列,并确定所述构造P1P2累加序列的数据标志位序列;根据所述空比特个数、所述数据标志位序列以及所述用户的冗余版本RV参数,确定解速率匹配的起始位置序列;根据所述起始位置序列,确实所述用户的列起始位置以及行索引位置,得到输出序列。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解速率匹配过程给系统带来系统延迟开销,或增加解速率匹配地址存储开销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是指传输信道上的比特(bit)被重发(Repeated)或者被打孔(Punctured)的过程,通过速率匹配以匹配物理信道的承载能力,使得信道映射时达到传输格式所要求的比特速率。其中,打孔即将当前的比特打掉,从比特序列中移除同时将后面的比特依次前移一位;如果输入比特数多于输出比特数,则用打孔处理。重发即在当前比特和后面的比特之间插入一次当前比特;如果输入比特数少于输出比特数,则用重发处理。解速率匹配的过车与速率匹配相反,实际上就是速率匹配的逆过程,包括恢复被打掉的比特,或者打掉重复的比特。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协议中,对速率匹配进行了定义,分为子块交织和比特选择2个进程处理;所以作为接收端,解速率匹配的过程通常是先进行速率匹配的过程,得到每个接收数据图样的地址,然后在按照该地址将数据还原成原始的发射序列,传输到后级处理单元。
现有技术中,解速率匹配的过程,按照协议需要对每个比特的地址逐一生成,每个码块(Code Blocks,CB)的处理延迟由该CB的大小决定,按照协议的定义最大的大小为6144,所以即使流水线处理最少也需要6144个时钟周期才能完成一个CB的解速率匹配地址计算,给系统带来系统延迟开销。
为了避免解速率匹配过程给系统带来系统延迟开销,大部分处理过程需要提前计算待处理的CB速率匹配地址,然后缓存到储存器当中,而此种方式会增加解速率匹配地址存储开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解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解决解速率匹配过程给系统带来系统延迟开销,或增加解速率匹配地址存储开销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速率匹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上行数据中每个码块的空比特个数,根据所述空比特个数以及预设的交织序列数据表,确定所述用户的码流序列;其中,所述码流序列包括:系统数据SYS序列、第一校验码P1序列以及第二校验码P2序列;
根据所述空比特个数以及所述码流序列,构造所述用户的构造SYS序列、构造P1P2累加序列,并确定所述构造P1P2累加序列的数据标志位序列;
根据所述空比特个数、所述数据标志位序列以及所述用户的冗余版本RV参数,确定解速率匹配的起始位置序列;
根据所述起始位置序列,确实所述用户的列起始位置以及行索引位置,得到输出序列。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解速率匹配装置,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比特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上行数据中每个码块的空比特个数,根据所述空比特个数以及预设的交织序列数据表,确定所述用户的码流序列;其中,所述码流序列包括:系统数据SYS序列、第一校验码P1序列以及第二校验码P2序列;
序列构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比特个数以及所述码流序列,构造所述用户的构造SYS序列、构造P1P2累加序列,并确定所述构造P1P2累加序列的数据标志位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74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