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装置及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6871.4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3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马锁才;李义山;郭眶眶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5/02 | 分类号: | B25J5/02;B25J9/12;B62D57/0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1 | 代理人: | 徐川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顺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装置 机器人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及机器人,机器人包括多个行走机构以及转向动力机构,每个行走机构设置有转向舵,转向装置包括连杆架、转向动力臂、以及多个转向舵连接件。转向动力臂转动连接于连杆架,并用于与转向动力机构连接,每个转向舵连接件连接于连杆架并用于与一个转向舵连接。通过设置转向动力臂连接转向动力机构,转向舵连接件连接转向舵,当转向动力机构启动时,连杆架随之偏转,进而带动所有的行走机构转向,实现多个行走机构的同步转向,使得机器人在转向时更为平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向装置及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我们身边的服务行业,医疗行业以及家居行业已经开始出现大量的机器人。现有的大多数足式机器人行走腿为关节结构,关节结构由于要实现关节的屈伸功能,因此在进行转向时非常笨拙,转向速率慢且不能实现多个行走机构的同步转向,在转向时不够平稳,不利于应用于运载等工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及机器人,以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装置,应用于机器人,机器人包括多个行走机构以及转向动力机构,每个行走机构设置有转向舵,转向装置包括连杆架、转向动力臂、以及多个转向舵连接件。转向动力臂转动连接于连杆架,并用于与转向动力机构连接,每个转向舵连接件连接于连杆架并用于与一个转向舵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向动力臂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连杆架所在的平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杆架包括框体以及连接部,框体围成容纳空间,连接部连接于框体并位于容纳空间,转向动力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部,另一端用于与驱动机构连接形成传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为弧形,且连接部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均与框体连接,转向动力臂转动连接于连接部的弧顶处。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括机体、转向动力机构,多个行走机构以及上述的转向装置,转向动力机构安装于机体,行走机构可转动的安装于机体,转向动力臂与转向动力机构形成传动,且一个转向舵连接件与一个行走机构连接,以在转向动力机构驱动转向动力臂转动时,多个行走机构同步的转向。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行走机构包括传动轴、机架以及转向舵,传动轴安装于机架并用于与驱动机构连接,以驱动行走机构行走,转向舵安装于机架并与转向舵连接件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行走机构还包括第一行走足和第二行走足,第一行走足和第二行走足安装于机架,且交替的上升作为行走足,或者下降作为支撑足,传动轴连接动力输出臂并用于与第一行走足和第二行走足形成传动,且传动轴的轴向与第一行走足以及第二行走足的运动方向相互平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行走机构包括第一行走足、第二行走足以及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横向传动组件和纵向传动组件,纵向传动组件连接第一行走足以及第二行走足,以使得第一行走足与第二行走足交替的上升作为行走足,或者下降作为支撑足,横向传动组件连接第一行走足以及第二行走足,以使作为行走足的第一行走足沿横向前进,或者,使作为行走足的第二行走足沿横向前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杆架位于机身的远离行走机构的一侧,转向动力机构通过销轴与转向动力臂连接,销轴的延伸方向与传动轴的轴向相互平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行走机构通过轴承安装于机体,传动轴穿过轴承并用于与驱动机构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转向装置及机器人,通过设置转向动力臂连接转向动力机构,转向舵连接件连接转向舵,当转向动力机构启动时,连杆架随之偏转,进而带动所有的行走机构转向,实现多个行走机构的同步转向,使得机器人在转向时更为平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68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