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樟叶越桔组培苗中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76530.7 | 申请日: | 2020-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3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赵平;唐军荣;刘云;阚欢;张德国;尚俊可;付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龙燕 |
| 地址: | 650224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樟叶越桔组培苗中 咖啡 酰熊果苷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樟叶越桔组培苗中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的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选择以下培养基对樟叶越桔组培苗进行继代培养,所述培养基以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ZT和NAA两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ZT添加浓度为0.1~5.0mg/L,NAA添加浓度为0.01~2.0mg/L,调节pH值为5.0~6.0。本方法简单易行,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樟叶越桔组培苗生长调控和次生代谢产物CA的生产调控及含量的测定。通过施加ZT和NAA两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配比进行调控,其组培苗叶片和茎段中CA含量分别提高为对照组WPM条件下的4~7倍和2~5倍,是获取大量高含量CA樟叶越桔材料的有效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樟叶越桔组培苗中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的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樟叶越桔(Vaccinium dunalianum)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常绿灌木,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台湾等地,锡金、不丹、印度、缅甸和越南亦有分布,在云南省境内则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经滇中高原至滇南和滇东南。其花冠为淡绿带紫红色或淡红色,宽钟状,浆果球形,直径4~12mm,成熟时呈紫黑色,被白粉,花期4~5月,果期9~12月,果实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樟叶越桔的幼嫩叶芽因形似雀嘴呈锥状,在云南彝族民间又称“雀嘴茶”,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等功效,自明代起就作为一种茶代用品长期饮用至今。
申请人前期研究发现,樟叶越桔是一种富含咖啡酰熊果苷类物质的特色特殊资源植物,并从雀嘴茶中分离鉴定了熊果苷和10余种酰化熊果苷类衍生物,其中主要化学成分CA的得率高达22%,并对其制备方法进行了专利保护(赵平,张颖君,许敏,杨崇仁,2007.6′-O-咖啡酰基熊果甙的制备方法.授权专利号:ZL200710065956.X)。熊果苷是源于绿色植物的天然活性物质,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21世纪的理想皮肤美白祛斑活性剂。基于斑马鱼模型的研究发现,CA的黑色素生成抑制活性优于熊果苷,且毒性仅为熊果苷的1/2,表明樟叶越桔可望作为熊果苷的替代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目前,樟叶越桔仍处于野生状态,由于其生长缓慢,且分布量有限,加之随着近年来对雀嘴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导致其连年遭受破坏性采摘,野生樟叶越桔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开展樟叶越桔的组织培养并利用组织培养系进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提高显得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基于CA在樟叶越桔植物体中的分布特点及其所具有的药理活性,提供一种提高樟叶越桔组培苗中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繁殖速度快、周期短、CA含量高等优点,是获取大量高含量CA樟叶越桔材料的有效途径,具体过程为:选择以下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所述培养基以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ZT和NAA两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ZT添加浓度为0.1~5.0mg/L,NAA添加浓度为0.01~2.0mg/L,调节pH值为5.0~6.0。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于121~125℃,高压灭菌21~25min;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30~50μmol/m2·s,每天光照12±2h,培养周期2±0.5个月。
本发明用于继代培养的苗为:以野生樟叶越桔幼嫩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初代启动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后,选取生长健壮的组培瓶苗进行继代培养。(参考文献罗旭璐,唐军荣,李娜,等.樟叶越桔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报,2014,50(11):1717-1720.)
本发明所述培养基中的凝胶剂可以是琼脂或卡拉胶,优选是琼脂,强度为1300mg/cm3,琼脂在培养基中终浓度为5~6g/L;所用的糖为食用白砂糖,所用的水为蒸馏水。
本发明所述培养基的pH值用1mol/L NaOH或HCl来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林业大学,未经西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65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贻贝包苗机
- 下一篇:一种活血通络舒筋止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