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造型通用体量体验模型运动仿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5363.4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2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冯煜;张明彪;赵磊;韦国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造型 通用 体量 体验 模型 运动 仿真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造型通用体量体验模型运动仿真系统,在车身骨架上设置的多个可调结构;每个可调结构对应一个伺服电机和一个位移传感器,伺服电机和位移传感器固定设置在车身骨架上,每个可调结构上的伺服电机分别与中控电脑连接;中控电脑接收调节数据确定各伺服电机的第一调整量,并分别向各伺服电机发送含有第一调整量的第一调节指令,以使伺服电机根据第一调节指令带动关联的可调结构进行调整;中控电脑接收位移传感器检测关联的可调结构的调整数据,并根据调整数据应用在设计车型上的基准点与基础车型基准点的重合度,对比调节点位置与基础车型基准点的位置差值,修正第一调整量,以使各可调结构进行调整至调节点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造型通用体量体验模型运动仿真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大多数汽车空间设计布置大多数可以实现计算机模拟分析,设计阶段不用再像过去一样需要制作的实体样件模型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在电脑里空间布置因为很难充分了解设计中驾驶人员的亲身感受,安全隐患等。在设计阶段很难实现每修改一次就制作一个的实体样件模型,不同型号的车做不同的实体模型,会浪费很多时间、人力、资金等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造型通用体量体验模型运动仿真系统,可以实现根据不同的需求对车型模型进行调整,使得同一模型在不同的车型上进行变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造型通用体量体验模型运动仿真系统,车身骨架上设置多个可调结构;每个所述可调结构对应关联一个伺服电机和一个位移传感器,所述伺服电机和所述位移传感器固定设置在车身骨架上,每个所述可调结构上的伺服电机分别与中控电脑连接;
所述中控电脑通过接收调节数据确定各所述伺服电机的第一调整量,并分别向各所述伺服电机发送含有所述第一调整量的第一调节指令,以使所述伺服电机根据所述第一调节指令带动关联的可调结构进行调整;
所述中控电脑通过接收各所述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关联的可调结构的调整数据,并根据所述调整数据应用在设计车型上的基准点与基础车型基准点的重合度,对比各可调结构的调节点位置与基础车型基准点的位置差值,修正各所述伺服电机的第一调整量,以使各所述伺服电机分别带动各可调结构进行调整至调节点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控电脑还获取含有所有可调结构的位置信息的第一数据集,并根据所述所有可调结构的位置信息,分别向各所述伺服电机发送相应的第二调节指令,以使各所述伺服电机带动关联的可调结构进行调整到相应的第二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控电脑还通过接收一键返回指令,分别向各伺服电机发送含有初始零点位置的第三调节指令,以使各所述伺服电机带动关联的可调结构进行调整到初始零点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控电脑还对当前各可调结构的位置信息进行实时显示,并将当前各可调结构的位置信息进行保存到第二数据集后,输出所述第二数据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车身骨架上的各可调结构包括地板总成可调结构、支撑柱可调结构、顶棚总成可调结构、座椅系统可调结构、车门总成可调结构、踏板总成可调结构、IP系统可调结构和车舱机罩可调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地板总成可调结构包括第一排地板、第二排地板和第三排地板;所述中控电脑控制所述伺服电机根据调节指令控制转动轴转动,以带动关联的可调结构进行调整,以控制所述第一排地板、第二排地板和第三排地板的Z向高度调节和控制所述第二排地板和第三排地板的X向调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柱可调结构包括A柱、B柱、C柱和D柱;所述中控电脑控制所述伺服电机根据调节指令控制转动轴转动,以带动关联的可调结构进行调整,以控制所述A柱中部的Z向高度调节、控制所述B柱的X、Y向调节、控制所述C柱上部的X向调节、控制所述C柱中部和下部的X、Y向调节、控制所述D柱上部的X向调节、控制所述D柱中部的X、Y向调节和控制所述D柱下部的Y、Z向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5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