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周期分布排桩对平面SV波散射解析解的求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3459.7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8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巴振宁;吴孟桃;梁建文;刘世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李文洋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周期 分布 平面 sv 散射 解析 求解 方法 | ||
1.一种周期分布排桩对平面SV波散射解析解的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周期分布单排桩对平面SV波的散射分析模型,选取周期结构中的一个基本桩体为研究对象,设该桩体为第0号桩体;
步骤2:以平面SV波作为入射波,根据入射波场函数,采用波函数展开法得到0号桩体的散射波场函数;
步骤3:采用Graf加法定理,将其他非0号桩体的贡献,通过对0号桩体的散射波场偏移相应的相位确定,进而得到所有桩体的散射波场;
步骤4:叠加入射波场和所有桩体的散射贡献,包括散射波场和折射波场,得到全空间土体域的总波场表达式;
步骤5:根据边界条件求解待定系数,从而得到无限周期分布桩体模型对平面SV波散射的解析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周期分布排桩对平面SV波散射解析解的求解方法,具体求解方法与过程为:
以圆频率为ω的平面SV波为入射波,其在整体平面直角坐标系(x,y)中的势函数表达式为:
ψ(i)(x,y)=ψ0exp[iβ1(x cosθSV+y sinθSV)] (1)
其中β1=ω/cβ1为土体中横波波数,后文相应的α1=ω/cα1为土体中纵波波数,为简化书写,式中的时间因子exp(-iωt)已略去,下同;
式(1)可转化到极坐标系(r,θ)下,又因为(r,θ)与(r0,θ0)相同,因此式(1)在极坐标系(r0,θ0)下表示为:
ψ(i)(r0,θ0)=ψ0exp[iβ1r0cos(θ0-θSV) (2)
采用Fourier-Bessel波函数展开法将(2)式展开:
其中Jm(x)为第一类Bessel函数,(3)式即为土体自由场的入射SV波波函数展开形式;
当土体存在桩体时,入射SV波会发生散射,由于波型转换,散射波包括P波和SV波两个分量,根据所设桩体排列的周期性,第j号桩体的散射波与第0号桩体的散射波的相位差为exp(iβ1jbcosθSV),因此在第j号桩体对应的极坐标系(rj,θj)下,第j号桩体散射波的Fourier-Bessel级数形式可表达为:
表示散射波中的P波分量,ψ(rj,θj)表示散射波中的SV波分量,Hn(1)(x)为Hankel函数,An、Bn、Cn、Dn为散射待定系数,只需要求得所有待定系数即可得到每一个桩体的散射场,叠加后即为整个非连续周期桩体屏障的散射场;
根据多重散射原理,每一个桩体的入射波不仅仅是外入射SV波,还包括其他桩体的散射波;由于各个桩体产生的散射波是在各自的极坐标系下表示的,所以无法直接与外入射波叠加求得全波,因此应用Graf加法公式将极坐标系(rj,θj)下的散射波转换成极坐标系(r0,θ0)中的Bessel级数形式,第j号桩体(j≠0)的散射波转换为:
值得注意的是,第0号桩体的散射波是不需要进行坐标转换的,而且不存在相位差,所以第0号桩体的散射波单独表示为:
设和ψ(r)j≠0为所有非0号桩体转换后散射波的叠加,即:
其中:
至此,在极坐标系(r0,θ0)中统一用Bessel级数形式表示出了外入射平面SV波、0号桩体的散射波和非0号桩体的散射波,叠加后得到土体中全波的表达式,为土体中纵波的全波表达式,ψ(r0,θ0)为土体中横波的全波表达式:
由于弹性圆柱实心桩的存在,入射波不但被桩体界面散射到土体中,而且还有部分被折射进入桩体中去,桩体中的折射驻波的位移势可表示为:
其中En、Fn、Gn、Hn为待定折射系数,β2=ω/cβ2为土体中横波波数,相应的α2=ω/cα2为土体中纵波波数;
该模型为弹性圆柱实心桩,因此边界条件为位移和应力连续条件(r0=a时):
σrr1、σrθ1、σθθ1是由土体中全波产生的应力,σrr2、σrθ2、σθθ2是由桩体内折射驻波产生的应力,用已求得的位移势可表示为:
ur1、uθ1是由土体中全波产生的位移,ur2、uθ2是由桩体内折射驻波产生的位移,用已求得的位移势可表示为:
其中ε(1)11、ε(3)11、……等是各种波对应力或位移作出的贡献,按照土体中全波和桩体中折射驻波的不同确定α与β的具体取值:
当i=l时,C(i)n(x)为Jn(x)函数;当i=3时.C(i)n(x)为H(i)n(x)函数;
至此得到了极坐标系(r0,θ0)下应力与位移的全部表达式,利用(20)式的应力位移连续的边界条件,由(21)和(24)、(22)和(25)以及(27)~(30)式联立解方程组,即可求得所有散射和折射待定系数,再将求得的待定系数代入(21)~(30)式中即可求得所有应力与位移。以求解An、Cn、En、Gn为例,令r0=a列方程组(41):
取足够精度的m=n,然后可由方程组(41)中4n个方程解得4n个未知系数An、Cn、En、Gn,同理可求得Bn、Dn、Fn、Hn,此处不再赘述,至此求得所有待定系数,即求得所有桩体的散射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345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