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发动机后处理后端气体温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73088.2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5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杨荣彬;张正兴;张建锐;佀庆涛;周鹏;李金;郝宝玉;李子竞;蒋玉宝;段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1/00 | 分类号: | F01N1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崔斌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发动机 处理 后端 气体 温度 方法 | ||
1.一种测量发动机后处理后端气体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消发动机后处理后端温度传感器,应用虚拟温度传感器替代实际温度传感器;
步骤二、利用虚拟温度传感器测得后处理后端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发动机后处理后端气体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具体方法如下:
21)计算后处理后端气体能量;具体如下: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
Qout=Qi0-QSCR....................(1)
式中,Qout为后处理后端气体的能量;Qin为SCR入口气体的能量,根据SCR入口温度传感器(5)的测量值能够计算SCR入口能量;QSCR为SCR影响气体能量变化量,通过计算SCR壁温变化量计算QSCR;
其中,
式中:cpEG为排气比热;mEG为气体质量;mSCR为SCR质量;Tout为后处理后端温度;Tin为SCR入口温度;Tw为SCR载体温度;
对于载体温度变化,主要考虑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气体间反应所产生的热量:
即:
式中:表征对流换热对SCR温度的影响;表征辐射传热对SCR的影响;表征各气体之间反应对SCR温度的影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测量发动机后处理后端气体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式中:Tw1为载体温度;hw为对流换热系数;pw为SCR横截面的周长;ρw为排气浓度;Aw为SCR横截面积;cpw为载体比热;Tg为排气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测量发动机后处理后端气体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式中:Tw2为载体温度;pw为SCR横截面的周长;ρw为排气浓度;Aw为SCR横截面积;ε为黑度;σ为气体辐射常量;Tamb为环境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测量发动机后处理后端气体温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征的各气体之间反应对SCR温度的影响主要包括氨氧化反应和氨与氮氧化物NOx之间的反应;其中,氨与氮氧化物NOx存在三种反应:标准反应、快反应和慢反应;
(1)氨气和氧气之间的反应:
NH3+3O2→2N2+6H2O;ΔHox
氨氧化反应速率为:
式中:为氨在SCR中的存储能力;Kox为指前因子;Eox为活化能;Tw为SCR催化器温度;θ为氨覆盖率;ΔHox为氧化反应反应热;
(2)氨气与氮氧化物NOx标准反应:
4NH3+O2+4NO→4N2+6H2O;ΔHstQ
氨气与NOx标准反应反应速率为:
式中,为氨在SCR中的存储能力;R为理想气体常数;KstQ为指前因子;EstQ为活化能;Tw为SCR催化器温度;θ为氨覆盖率;为NOx浓度;ΔHstQ为标准反应反应热;
(3)氨气与氮氧化物NOx快反应:
4NH3+2NO2+2NO→4N2+6H2O;ΔHfast
氨气与NOx快反应反应速率为:
式中:为氨在SCR中的存储能力;R为理想气体常数;Kfast为指前因子;Efast为活化能;Tw为SCR催化器温度;θ为氨覆盖率;为NOx浓度;ΔHfast为快反应反应热;
(4)氨气与氮氧化物NOx慢反应:
8NH3+6NO2→7N2+12H2O;ΔHslow
氨气与NOx标准反应反应速率为:
式中:为氨在SCR中的存储能力;R为理想气体常数;Kslow为指前因子;Eslow为活化能;Tw为SCR催化器温度;θ为氨覆盖率;为NOx浓度;ΔHslow为慢反应反应热;
综上分析可知:
式中:Tw3为载体温度;ρw为排气浓度;Aw为SCR横截面积;ΔHox为氧化反应反应热;ΔHstd为标准反应反应热;ΔHfast为快反应反应热;ΔHslow为慢反应反应热;cpEG为气体比热;Lw为SCR载体长度;Rox为氨氧化反应速率;RstQ为标准反应速率;Rfast为快反应速率;Rslow为慢反应速率;
通过联立方程(1~8),即可得到后处理出口温度Tou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7308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