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荚孢腔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5727.0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7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高昊;陈国栋;姚新生;胡丹;代萍;唐佳;黄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9/737 | 分类号: | C07C49/737;C07C49/747;C07D311/94;C07D307/94;C12P7/26;C12P17/04;C12P17/06;A61P25/28;A61P25/08;A61P25/16;A61P25/14;A61K31/122;A61K31/343;A6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6 | 代理人: | 杨磊 |
地址: | 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荚孢腔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荚孢腔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含有邻二甲基环戊烯酮结构单元的新骨架聚酮类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式的化合物: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荚孢腔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荚孢腔酮类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式(I)-式(V)所示荚孢腔酮类化合物与无机碱或有机碱形成的盐。
3.一种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荚孢腔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培养能够产生式(I)-式(V)所示的荚孢腔酮类化合物的微生物;其中,微生物为荚孢腔属真菌,保藏号为:CGMCC NO. 18810;培养基为大米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0-40℃ ;
B.使用有机溶剂提取发酵物,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粗提物;
C.使用柱层析色谱方法分离粗提物,经洗脱剂洗脱、后处理得到式(I)-式(V)所示的荚孢腔酮类化合物;
其中步骤C中,粗提物在硅胶柱上环己烷和甲醇洗脱,所得甲醇部位W经ODS柱层析梯度洗脱,洗脱剂为甲醇-水或氯仿-甲醇,得到5个馏分W1至W5;其中W1经ODS-MPLC梯度洗脱,洗脱剂为甲醇-水,得到6个馏分W1-1至W1-6;其中W1-4经HPLC分离,洗脱剂为甲醇-水,得到4个馏分W1-4-1至W1-4-3,以及化合物式(I);其中W1-5与W1-4-3、W1-4-4合并,经凝胶柱分离,洗脱剂为甲醇,得到7个馏分W1-5-1至W1-5-7;其中馏分W1-5-5经HPLC分离,洗脱剂为乙腈-水,得到化合物(II)和(III);馏分W1-5-5-5经HPLC分离,洗脱剂为乙腈-水,得到化合物式(V)和(IV)。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荚孢腔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温度为25-30℃ 。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荚孢腔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温度为27℃ 。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荚孢腔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B中,有机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醚,甲基叔丁基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荚孢腔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B中,有机溶剂选自乙酸乙酯。
8.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荚孢腔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其中神经退行性疾病选自老年痴呆、癫痫、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症和亨廷顿氏病中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老年痴呆选自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病、路易体痴呆病以及额颞痴呆。
10.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括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荚孢腔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盐之一或其组合,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选自稀释剂、润滑剂、粘合剂、崩解剂、稳定剂、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572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