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内饰件加工用双色注塑喷涂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5394.1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1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盛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城托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2 | 分类号: | B29C45/02;B29C45/16;B29C3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李兵 |
地址: | 242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内饰件 工用 注塑 喷涂 装置 方法 | ||
汽车内饰件加工用双色注塑喷涂装置及方法,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顶部连接所述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表面设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加工模具,所述加工模具的顶部依次安装有一次注塑机构、第一烘干机构、二次注塑机构以及第二烘干机构;所述一次注塑机构、第一烘干机构、二次注塑机构以及第二烘干机构呈环形阵列分布;本发明利用一次注塑机构和二次注塑机构能够实现分布注塑,生产工序只需要双色注塑+检验,即可实现相同的表面处理效果,无需喷涂作业,大大降低了制造工序和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内饰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汽车内饰件加工用双色注塑喷涂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内饰材料目前大多以哑光材料为主,但随着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汽车内饰的色彩和光泽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主打运动的车型,内饰较多的使用黑色和高光泽的材料,在副仪表板上大面积的使用钢琴黑的高光泽材料;
通常汽车内饰钢琴黑是通过喷涂工艺来实现的,工艺流程大致为:单色注塑+检验+上挂+喷涂钢琴黑+检验,上述制造工艺工序繁多,且成本较高,合格率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汽车内饰件加工用双色注塑喷涂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汽车内饰件加工用双色注塑喷涂装置,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顶部连接所述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表面设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加工模具,所述加工模具的顶部依次安装有一次注塑机构、第一烘干机构、二次注塑机构以及第二烘干机构;所述一次注塑机构、第一烘干机构、二次注塑机构以及第二烘干机构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一次注塑机构连通有黑色材料填充机构,所述黑色材料填充机构用以将熔融的黑色材料填充至所述一次注塑机构,所述二次注塑机构连通黑色透明材料填充机构,所述黑色透明材料填充机构用以将熔融的黑色透明材料填充至所述二次注塑机构;所述一次注塑机构用以注塑汽车内饰件的下基体,所述二次注塑机构用以注塑黑色汽车内饰件的上基体。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注塑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料盒、第一定位座、第一挤压板以及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料盒相对置于所述加工模具的顶部,所述第一料盒的底面为开口结构的第一下料口,所述第一料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挤压板,所述第一挤压板的形状、所述第一下料口的截面形状以及所述下基体的顶面形状均相同,所述第一料盒顶部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料盒的外壁中部垂直设有所述第一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上设有进料接头,所述进料接头与所述黑色材料填充机构之间连通,所述第一挤压板的顶部连接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气缸和气动杆,所述气缸的端部连接驱动杆,所述驱动杆滑动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驱动杆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挤压板,所述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表面,所述气缸的侧壁连接所述气动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座的底面外边缘处垂直设有定位柱,所述加工模具的表面边缘处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槽配合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注塑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料盒、第二定位座、第二挤压板以及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面设有第二料盒,所述第二料盒的底面为开口结构的第二下料口,所述第二料盒的外壁垂直设有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二定位座与所述第一定位座之间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定位座与所述黑色透明材料填充机构之间连通,所述第二料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挤压板,所述第二挤压板的形状、所述第二下料口的截面形状以及所述上基体的顶面形状均相同,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之间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黑色材料填充机构与所述黑色透明材料填充机构之间结构相同,所述黑色材料填充机构包括储料罐、搅拌电机、传动杆、分散叶片、出料管以及加热管;所述储料罐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表面,所述储料罐的内部中线处安装有所述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底端连接所述分散叶片,所述传动杆的顶端连接所述搅拌电机,所述储料罐的底部出口处连接所述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与所述第一下料口连通,所述出料管的外壁安装有所述加热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城托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宣城托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53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