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定运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3846.2 | 申请日: | 202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8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付卓;陈警;张津瑞;赵思宇;杨泽宇;孙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B65G4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知行亦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0 | 代理人: | 严理佳 |
地址: | 41002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运输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运输装置,所述固定运输装置包括平移机构、伸缩装置、夹板、安装支架、丝杆驱动机构和传送带组件。本发明能够对已经拆开端面的包装盒进行定向变形折叠,对包装盒进行运输同时压扁的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破坏,为后续回收包装盒及为物流行业二次利用包装盒提供有效帮助,切实可行,使得日益增加的快递垃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提高包装盒的回收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并能够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促使我国加快向绿色物流转变的步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网购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因而快递包装盒的使用日益广泛。根据国家某部门的监测数据反映,2015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而2017年“双11”期间产生超过15亿件包裹,按业内每个包装箱0.2公斤的标准保守计算,15亿件快递至少产生30万吨垃圾。庞大的快递订单数据的后面隐藏着的则是快递包装盒大量使用后所造成的快递垃圾及接踵而至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国内对快递包装盒的回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投入压扁后的纸箱,一种是自动将纸箱粉碎。但这两种方式在包装盒结构完整性和机器回收容量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回收的包装盒难以再次利用,包装盒回收利用率不到10%,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在回收的过程中,通过传送带传送包装盒,包装盒的尺寸不一也会影响后续的压缩工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运输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包装盒因尺寸不一而导致的不便运输及回收压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固定运输装置,所述固定运输装置包括:
平移机构;
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上端设置于所述平移机构上且能够在所述平移机构上移动;
夹板,所述夹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伸缩装置的下端;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板、导杆和丝杆,所述导杆和所述丝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导杆的上端与所述夹板连接且所述导杆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丝杆的上端与所述夹板连接且所述丝杆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丝杆驱动机构,所述丝杆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丝杆转动以带动所述安装板向所述夹板靠拢或远离;
传送带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靠近所述夹板的一侧。
本发明的固定运输装置在对包装盒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完成对包装盒的压缩。当上一个包装盒被处理完毕后,平移机构驱动伸缩装置在平面内移动到初始位置,伸缩装置控制高度坐标,将夹板运送到用于放入包装盒的入口处,再使包装盒进入夹板与安装板之间。伸缩装置垂吊悬挂于平移机构上,并能够对夹板的上下位置进行调整,以适应对不同尺寸的包装盒的处理。当包装盒落到安装板上同时被推至确定位置后,丝杆驱动机构驱动丝杆转动以带动安装板向夹板靠拢,从而通过控制安装板的上升来改变夹板与安装板之间的间距,使得夹板能够夹紧不同尺寸的包装盒。在此过程中,夹板与安装板之间的导杆起约束导向作用。夹紧包装盒后,再通过平移机构和伸缩装置改变其各方向坐标,将包装盒送至各个工作位置。当包装盒的端面被其他设备完全打开后,安装板上的传送带组件开始运动,同时丝杆驱动机构也驱动安装板向夹板进一步靠拢,此时包装盒在夹板的夹紧力和传送带组件的横向力的配合作用下开始沿棱线被压扁,之后被送到其他位置进行下一步的回收压缩处理。然后,丝杆驱动机构驱动丝杆反向转动以带动安装板远离夹板,平移机构再次带动伸缩装置回到初始位置。
本发明能够对已经拆开端面的包装盒进行定向变形折叠,对包装盒进行运输同时压扁的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破坏,为后续回收包装盒及为物流行业二次利用包装盒提供有效帮助,切实可行,使得日益增加的快递垃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提高包装盒的回收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并能够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促使我国加快向绿色物流转变的步伐。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学院,未经长沙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38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