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潜艇破冰出水的空化共振装置及其破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56538.7 | 申请日: | 2020-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1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富;孙盛;石玉云;王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3G8/00 | 分类号: | B63G8/00;B63G8/28;B63B35/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2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潜艇 出水 共振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潜艇破冰出水的空化共振装置及其破冰方法,该装置包括安装平台,空化机构,共振机构。安装平台将整个装置集成在壳体中,便于在潜艇上安装,并且设有升降滑台,用于安装并升降共振机构,气瓶支架用于固定空化机构;空化机构用于向冰层底部排气,使冰层底部形成局部空化区,冰层不再受水的浮力支撑,其所受重力也就转变为破冰的载荷,其中空气压缩机用于在潜艇浮出水面时收集空气,并存储在气瓶组;共振机构用于振动冰层,根据需求调整振动频率,以达到共振破冰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化和共振协同破冰方法,利用空气架空冰层,使冰层的自重转变成破冰的载荷,利用共振达到破冰效率的最大化,用最小的能量产生最大的破冰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涉及极区潜艇破冰出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潜艇破冰出水的空化共振装置及其破冰方法。
背景技术
北冰洋海域冬季约有73%的海面被平均厚度为3米的冰层覆盖,夏季冰层覆盖面积也可达57%。但环境恶劣的北冰洋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作为亚欧北美三大洲的顶点,它拥有联系三大洲的最短航线。在此背景下,各国对极地探索的关注度不断加强。极地地区的冰层为潜艇在极地的活动提供了特殊的隐蔽条件,但同时冰层的存在也阻碍了潜艇在极地的作战任务。潜艇如何能安全快速的破开极地冰层浮出水面,成为它在极地顺利完成打击和防卫作战任务的关键,因此潜艇破冰问题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目前针对潜艇破冰机理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多采用潜艇上浮与冰层直接挤压的方式破冰。该种破冰方式对潜艇结构强度要求大,甚至在一些极端条件下会直接导致潜艇局部结构的破坏。
基于上述背景,迫切需要一种辅助潜艇破冰出水的装置及新的破冰方法,以实现极区潜艇的安全高效破冰出水作业。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破冰方式对潜艇结构强度要求大,破冰能力有限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辅助潜艇破冰出水的空化共振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所述辅助潜艇破冰出水的空化共振装置,包括安装平台、空化机构、共振机构;所述安装平台通过升降电机驱使升降滑台,带动共振机构上下移动,并通过气瓶支架固定空化机构;所述空化机构由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到气瓶组,破冰时电动气阀开启,通过排气管向冰层底部排气;所述共振机构安装在升降滑台的滑块上,由控制器控制电磁激振器的振动频率,通过锤头振动冰层。其中:
所述安装平台包括安装壳体、气瓶支架、升降电机、升降滑台、升降滑台底座、丝杆固定件、联轴器、丝杆、导轨、滑块;安装平台的主体为封闭的安装壳体,将整个装置集成在其中,所述安装壳体在内部焊接有气瓶支架;所述升降滑台通过升降滑台底座固定在安装平台上,升降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丝杆实现滑块的升降,丝杆通过丝杆固定件安装在升降滑台底座上,滑块通过导轨安装在升降滑台底座上;所述空化机构安装在安装壳体上,并通过气瓶支架固定,排气管则穿过安装壳体与外部相通;所述共振机构安装在升降滑台的滑块上,锤头伸出安装壳体外。
所述空化机构包括电机、空气压缩机、传动机构、气瓶组、电动气阀、排气管、进气管、支架、皮带,所述电机和空气压缩机通过支架固定在气瓶组上,所述传动机构通过皮带连接电机和空气压缩机,用于压缩空气,所得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管存储在气瓶组中,电动气阀安装在气瓶组上,其出口安装排气管。
所述共振机构包括锤头、电磁激振器、控制器,所述电磁激振器安装在升降滑台的滑块上,所述控制器安装在电磁激振器上,所述锤头通过螺纹连接电磁激振器。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平台为集成平台,将整个装置集成在安装壳体中,便于维护使用,可以实现整体移动,所述安装壳体为椭圆柱体,便于在潜艇上安装。
所述空化机构利用空气压缩机收集压缩空气,利用气瓶组存储压缩空气;所述气瓶组的容量根据需要可以调整;所述空化机构在潜艇浮出水面时存储空气,破冰时排出空气,此种方式可以循环使用,续航力强,排气量大。
所述共振机构由电磁激振器作为动力来源,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所述控制器控制电磁激振器的振动频率,适应不同冰层厚度的共振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65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