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泡帘排污系统及气泡帘排污系统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52659.4 | 申请日: | 2020-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4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向宏;程以炫;危卫;伍骏;陈熙宇;汪望明;李智;赵宁;张登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15/06 | 分类号: | E02B15/06;B08B15/00;E02F5/2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律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4 | 代理人: | 王园园 |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泡 排污 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气泡帘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有排气孔的气泡帘发生管、用于向所述气泡帘发生管输送高压气体的高压气体供应装置、用于采集所述排气孔处气体速度的第一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水流速度的第二采集模块、与所述第一采集模块和所述第二采集模块电性连接并用于判断排气孔处的气体排放速度是否满足要求的控制模块、及用于调节高压气体流量的调节模块,所述调节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该气泡帘排污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监控,并能根据不同大小的水流速度调整所述气泡帘发生管的气体排放速度,该气泡帘排污系统适应于不同大小的洋流或河流速度环境下的排污阻隔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泡帘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采集高压气体流量的第三采集模块,所述第三采集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泡帘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发生管和所述高压气体供应装置之间连接有连通管,所述第三采集模块和所述调节模块均连接于所述连通管上,且所述第三采集模块设于所述调节模块和所述高压气体供应装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泡帘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采集所述连通管管道压力的第四采集模块、及用于采集所述气泡发生管管道压力的第五采集模块,所述第四采集模块和所述第五采集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气泡帘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显示各采集数据的显示模块和用于输入数据的输入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输入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泡帘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输入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气泡帘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帘发生管的放置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布置,所述气泡帘发生管沿其自身轴线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排气孔,所述气泡帘发生管的一端为进气端,另一端密封设置,所述进气端用于接入高压气体,相邻两个所述排气孔之间的间距由所述进气端向另一端依次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泡帘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的总数量为N,所述排气孔的编号由所述进气端向另一端依次为1至N,第n个排气孔和第n+1个排气孔之间的间距其中1≤n<N,N和n均为自然数,C为第1个排气孔和第2个排气孔之间的间距。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气泡帘排污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气泡帘发生管的排气孔尺寸及相邻两个排气孔之间的间距;
获取疏浚施工水域的水流速度和气泡帘发生管排气孔处的气体速度,判断所述气体速度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若所述气体速度偏离所述预设范围,控制模块输出信号启动调节模块,控制向气泡发生管输送的高压气体流量,直至所述气体速度控制在所述预设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泡帘排污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排气孔的直径为0.2mm或1mm,且所述水流速度为0.01m/s时,所述预设范围为1±0.1m/s或4±0.1m/s;若所述排气孔的直径为0.2mm或1mm,且所述水流速度为0.05m/s时,所述预设范围为4±0.1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5265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