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走线设置计算方法及其可携式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4102.6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9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兴;林俊鸿;陈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曹廷廷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置 计算方法 及其 可携式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走线设置计算方法,适用于第一工件与铰链的枢接,铰链在与第一工件枢接的位置具有第一过线空间,第一电路走线穿设于第一过线空间中,走线设置计算方法包含铰链与第一工件相对枢转第一枢转角度以使第一过线空间具有第一轮廓截面、铰链与第一工件相对枢转第二枢转角度以使得第一过线空间具有第二轮廓截面、叠合第一轮廓截面以及第二轮廓截面以形成第一交集截面、根据第一交集截面计算出第一最大内切圆,以及根据第一最大内切圆决定第一电路走线的第一最佳中心位置及第一最大线材直径。基于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携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走线设置计算方法及其可携式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根据铰链的过线空间的轮廓截面针对电路走线的线材直径与设置进行最佳化计算的走线设置计算方法及其可携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可携式电子设备(如笔记型电脑等)的常见机构设计是将显示屏幕与主机装置以铰链(Hinge)轴接方式进行组装。因此,只要将显示屏幕经由铰链相对于主机装置枢转展开一特定角度后即可使用,反之,则可将显示屏幕经由铰链枢转叠合在主机装置上以便后续携带或收纳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进一步地缩减电路走线在可携式电子设备内部所占用的空间,现有技术通常会利用铰链内的过线空间来进行电路走线的设置,然而,由于铰链内的过线空间会随着铰链与显示屏幕以及主机装置之间的枢转而具有不同的轮廓截面,因此,穿设于过线空间中的电路走线往往会出现线材受到过线空间变小而被挤压甚至断线的状况,从而大大地影响到可携式电子设备的电路走线使用寿命以及产品使用可靠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根据铰链的过线空间的轮廓截面针对电路走线的线材直径与设置进行最佳化计算的走线设置计算方法及其可携式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走线设置计算方法适用于一第一工件与一铰链的枢接,所述铰链在与所述铰第一工件枢接的位置具有一第一过线空间,一第一电路走线穿设于所述第一过线空间中,所述走线设置计算方法包括:所述铰链与所述第一工件相对枢转一第一枢转角度以使所述第一过线空间具有一第一轮廓截面、所述铰链与所述第一工件相对枢转至少一第二枢转角度以使所述第一过线空间具有至少一第二轮廓截面、叠合所述第一轮廓截面以及所述至少一第二轮廓截面以形成一第一交集截面、根据所述第一交集截面计算出至少一第一最大内切圆,以及根据所述至少一第一最大内切圆决定所述第一电路走线的一第一最佳中心位置以及一第一最大线材直径。所述至少一第二枢转角度异于所述第一枢转角度。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可携式电子设备包括一主机装置、一铰链,以及一第一电路走线。所述铰链枢接于所述主机装置,所述铰链在与所述主机装置枢接的位置具有一第一过线空间,所述铰链与所述主机装置相对枢转不同枢转角度,使得所述第一过线空间具有不同轮廓截面以叠合形成一第一交集截面。所述第一电路走线电连接于所述主机装置,所述第一电路走线以一第一最大线材直径穿设于所述第一过线空间中的一第一最佳中心位置。所述第一最大线材直径以及所述第一最佳中心位置由所述第一交集截面中的至少一第一最大内切圆决定。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根据铰链的过线空间的不同轮廓截面所叠合形成的交集截面以针对电路走线的线材直径与设置进行最佳化计算的方法,穿设在铰链的过线空间中的电路走线可以具有最大线材直径的方式固定在铰链的过线空间中的最佳中心位置,如此一来,无论铰链与主机装置相对枢转的枢转角度是多少,本发明均可避免电路走线与铰链的过线空间出现结构干涉的状况,因此本发明可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穿设于过线空间中的电路走线会受到过线空间变小而被挤压甚至断线的问题,从而大大地提升可携式电子设备的电路走线使用寿命以及产品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可携式电子设备的部分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可携式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走线设置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41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