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胎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41889.0 | 申请日: | 2020-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1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伦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中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C15/036 | 分类号: | B60C15/036;B29D30/26;B29D30/30;B29D30/06 |
| 代理公司: | 济南光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2 | 代理人: | 李晓平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胎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轮胎包括:环形胎圈;胎圈帘布层,围绕相应的钢丝圈形成相应的翻边;胎圈填充物,分别容纳在每个胎圈内,分别与各自的钢丝圈接触,并且至少被所述胎体帘布层的翻边及各自的胎圈包围;在每个翻边的外部,还包括与所述胎圈填充物成一体并且由相同材料制成的增强结构;所述胎圈填充物和增强结构的组合结构具有围绕相应的胎体帘布层的端部折叠成“U”形的部分,并通过硫化步骤从相应的翻边中凸出在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周围对其进行覆盖。本发明通过胎圈填充层围绕各自的胎体帘布层的端部折叠覆盖,避免翻边步骤形成端部裂纹;通过所述胎圈填充物和增强结构的组合结构实现对较低翻边的轮胎的轮圈部分的填充和增强,无需增加轮胎整体质量和体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本领域中已知的轮胎如图1所示,具有外部胎面500和侧壁501、502,在外胎505的内部设置有胎体帘布层510,与轮辋C接合的部位为胎圈506和507,每个胎圈的最外侧部分外部磨耗条503和504。在每个胎圈中提供一束钢丝圈511,被包封在弹性体的外胎中。钢丝圈511与胎圈的填充物512接触,该填充物512通常由高硬度的弹性体构成,该弹性体适合于增加轮胎侧壁的刚度。在每个胎圈处,胎体帘布层510缠绕在钢丝圈511上并缠绕到相应的填充物512上,以形成上翻边514。在轮胎的制造过程中,每个填充物512预耦合到相应的钢丝圈511,然后被放置于缠绕在缠绕鼓上的胎体帘布层510上,进行翻边。在胎体帘布层的端部P1转向轮胎外部时,轮胎的胎圈和承重区域往往会因此承受较大变形,当端部P1高翻边翻转,由于机械性能不同的材料与刚性不同的颗粒之间的界面的存在,这将导致形成裂纹的风险。然而当轮胎端部P1低翻边翻转时,具有胎圈结构类型的轮胎,刚性较小,因此更容易变形,这是由于可用轮胎延伸的区域较低,难以承受较大负荷。
现有技术中,为增加轮胎胎圈的局部刚度,需要提供插入到翻边外侧的一层或多层增强弹性体材料。然而,这会引起胎圈质量和体积的增加,并因此导致轮胎整体质量和体积的增加,这可能对滚动效率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也使轮胎的构造更加复杂。另外,即便这样也无法提高轮胎的耐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轮胎及其制造方法,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轮胎,包括:
两个环形胎圈,每个环形胎圈容纳钢丝圈并具有外部磨耗条;
胎圈帘布层,其末尾部分相对应地折叠,围绕相应的钢丝圈形成相应的翻边;
两个胎圈填充物,分别容纳在每个胎圈内,分别与各自的钢丝圈接触,并且至少被所述胎体帘布层的翻边及各自的胎圈包围;
在每个翻边的外部,还包括与所述胎圈填充物成一体并且由相同材料制成的增强结构,该增强结构基本上具有逐渐变细的整体形状,在径向上的横截面逐渐增加,使得所述胎圈填充物和增强结构的组合结构实现对轮圈部分的填充和增强;
其中,每个胎圈填充物是由插入在各自的钢丝圈和胎圈帘布层之间的胎圈填充层获得的,并在相应翻边内部按照U形或环形形状缠绕在钢丝圈上;
其中,每个增强结构是从主增强层获得的,主增强层大致为梯形形状,其位于各个翻边的外部,
所述的胎圈填充层和主增强层通过硫化步骤彼此制成一体,从而形成所述胎圈填充物和增强结构的组合结构;
所述胎圈填充物和增强结构的组合结构具有围绕相应的胎体帘布层的端部折叠成“U”形的部分,并通过硫化步骤从相应的翻边中凸出在胎体帘布层的端部周围对其进行覆盖。
优选的,通过形成所述胎圈填充物中的胎圈填充层的一端折叠形成所述“U”形的部分;
优选的,所述胎圈填充物和增强结构的组合结构具有类似于蒸馏器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中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中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18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