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汽车主动安全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9711.2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2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蒋海波;向世平;徐筠迪;唐磊;张梓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10/11;B60W30/09;B60W40/02;B60W50/14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汽车 主动 安全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主动安全控制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汽车主动安全控制系统包括感知子系统,采集环境信息;传输子系统,将感知子系统采集的信息传输到决策子系统并将决策子系统的控制指令传输到各执行机构;决策子系统,将感知子系统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下发数据库中的相关控制指令;执行子系统,根据决策子系统的控制指令相关机构执行主动安全控制功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主动安全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感知子系统采集车辆周围信息,结合决策子系统判断有无碰撞风险并示警,同时根据驾驶员操作判断是否进行主动安全控制,提高了应急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应急处理的效率及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汽车主动安全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全面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由汽车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极速增大;以往的汽车主动安全由驾驶者控制,当主动安全控制失效后触发车辆本身的被动安全系统,由于人为控制受多种自身和外界不可控干扰因素影响,导致主动安全控制精度低安全风险大;随着人们的物质基础提高和知识文化水平提升,汽车不再是单一的代步工具,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人们更加重视和追求驾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依托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了满足人们对汽车驾乘安全的需求,有效降低或消除由人为因素和复杂的交通因素所造成的行车安全事故,因此就孕育而生了一种汽车主动安全控制系统及方法。
传统的汽车安全控制缺陷在于汽车使用过程中只能通过驾驶者来控制车辆的安全行驶,由于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视野区主要在车辆前方的一定角度范围内,无法实时掌控车辆两侧及后方的行车环境状况存在非常大的驾驶视野盲区,而往往很多事故的发生恰恰在这些视野盲区位置,并且人的反应速度和精神集中度会受到自身和外界环境因数的很大影响,导致很多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应急处理的可靠性,用以消除行车视野盲区,针对以上缺陷,提出一种新型汽车主动安全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汽车主动安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感知子系统、传输子系统、决策子系统、执行子系统。
其中感知子系统包括传感器和摄像头,通过车身周围布置的多组传感器和多组摄像头双源采集方式同时工作,对车辆周围环境信息进行探测和采集,为系统提供信息源。该子系统解决了人为驾驶存在视野盲区的问题,同时弥补了单一传感器探测无法查看车辆实景的缺陷,也弥补了单一摄像头采集距离短的缺陷。子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两种采集方式同时工作,在探测距离得到保障的同时通过摄像头视频采集声形并茂,既得知了障碍物的距离又得知了障碍物的种类,使得障碍物的判定和应急处理更高效快捷。
其中传输子系统包括CAN总线和硬线,所述决策子系统通过CAN总线与摄像头连接,所述决策子系统通过硬线分别与传感器和执行子系统连接。传输子系统通过双路传输方式形成冗余传输系统,将感知子系统的信息源传输到决策子系统并将决策子系统的控制指令传送到执行子系统,同时为系统各部件提供电源。该子系统避免了信号冲突产生延时或者损坏的同时又使得传输更可靠,即使一种传输方式出现故障另一种传输方式还能继续工作,当传感器信号触发后决策子系统立即进入安防状态,缩短了系统的响应计算时间,使得系统的传输和计算变得更高效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97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