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预防金刚线生产过程中外观产生黄斑缺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7755.1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0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朱澍勋;周明;钟建明;段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岱勒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5/34 | 分类号: | C25D5/34;C25D7/06;C25D5/48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李婷婷 |
地址: | 41020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预防 金刚 生产过程 外观 产生 黄斑 缺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预防金刚线生产过程中外观产生黄斑缺陷的方法,金刚线生产过程包括:碱洗工序、酸洗工序、预镀工序、上砂工序、加厚电镀工序、清洗工序和收卷工序,其特征在于,采用包含硼酸的保护液对加厚电镀工序获得的金刚线进行浸泡和/或喷淋处理。本发明的用于预防金刚线生产过程中外观产生黄斑缺陷的方法,将包含硼酸的保护液对金刚线进行浸泡和/或喷淋处理,一方面金刚线在完成加厚电镀之后经过保护液处理,少量的硼酸固体析出,金刚线镍镀层中的气孔被析出的硼酸固体堵塞,减少气孔位置的黄斑缺陷的发生;另一方面,电镀之后残留于金刚线表面的铁离子在硼酸营造的弱酸性环境中,最终以铁盐的形式存在,避免形成铁氧化物这类黄斑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刚线制造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预防金刚线生产过程中外观产生黄斑缺陷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刚线是一种表面附着金刚砂或金刚粉的切割金属线,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硅板的切割。金刚线属于新材料产业领域,随着材料技术不断进步,相应产品的标准要求也不断提高。金刚线产品不仅需要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以满足使用需求,而且需要具备亮泽的外观,以满足外观品质需求。金刚线外观黄斑缺陷,是一种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的存在于金刚线表面的金黄色、棕黄色或包含黄色的多色斑点状外观缺陷,通常呈零星点状或者连续点状分布,缺陷发生程度严重时用肉眼可见。外观黄斑缺陷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一方面降低金刚线表面金属光泽度和美观度,不利于产品外观品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刚线的物理性能,不利于实际使用性能。金刚线黄斑缺陷导致金刚线外观瑕疵占比升高,部分瑕疵品被管控为不合格品,降低产品一次合格率和最终合格率。目前,在金刚线材料领域尚未产生一套效用明显、环境友好、操作便捷的预防外观黄斑缺陷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金刚线生产过程中外观产生黄斑缺陷的方法,以解决金刚线外观黄斑缺陷从而导致产品合格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预防金刚线生产过程中外观产生黄斑缺陷的方法,金刚线生产过程包括:碱洗工序、酸洗工序、预镀工序、上砂工序、加厚电镀工序、清洗工序和收卷工序其特征在于,采用包含硼酸的保护液对加厚电镀工序获得的金刚线进行浸泡和/或喷淋处理。
进一步地,保护液中硼酸的添加量为10g/L~50g/L。
进一步地,保护液还包括柠檬酸、酒石酸、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柠檬酸、酒石酸、烷基苯磺酸钠添加量为0g/L~30g/L。
进一步地,硼酸的添加量为15g/L~35g/L;柠檬酸、酒石酸、烷基苯磺酸钠添加量为0g/L~15g/L。
进一步地,在加厚电镀工序之后、收卷工序之前还包括清洗工序,清洗工序使用保护液对金刚线进行1s~10s浸泡处理。
进一步地,加厚电镀工序时,在电镀装置内部的导电辊上方对电镀后的金刚线使用保护液进行喷淋处理。
进一步地,保护液的使用温度为30℃~80℃。
进一步地,保护液的使用温度为35℃~65℃。
进一步地,保护液采用液体循环装置处理以使得保护液处于循环使用状态。
进一步地,保护液的使用周期为5天~15天。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岱勒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岱勒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77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