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酸洗煤含氟废液的回收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7430.3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3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应盛荣;周贞锋;姜战;董寒杰;应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市鼎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7/19 | 分类号: | C01B7/19;C01B33/18;C01F7/74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武金花 |
地址: | 3240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洗 煤含氟 废液 回收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酸洗煤含氟废液的回收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浓浓缩结晶所述含氟废液,然后过滤,得到混合酸液和结晶固体;将所述结晶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得到氟化氢气体、硫酸盐和含硅中间体;硫酸盐作为副产品输出;所述含硅中间体用所述混合酸液吸收、反应,提高混合酸液的浓度并得到二氧化硅沉淀;分离二氧化硅后,再加入浓硫酸反应,得到氟化氢气体和稀硫酸;所述二氧化硅作为副产品输出。本发明解决了煤酸洗过程的含氟废液的循环利用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酸洗煤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附加值。能够使氢氟酸的回收率达到98%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洁净煤废物再利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酸洗煤含氟废液的回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是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益的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为了减少直接烧煤产生的环境污染,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我国是烧煤大国,70%以上的能源依靠煤炭,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有更重要意义。洁净煤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烧煤洁净技术,二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
(1)直接烧煤洁净技术。这是在直接烧煤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的技术措施:①燃烧前的净化加工技术,主要是洗选、型煤加工和水煤浆技术。原煤洗选采用筛分、物理选煤、化学选煤和细菌脱硫方法,可以除去或减少灰分、矸古、硫等杂质;型煤加工是把散煤加工成型煤,由于成型时加入石灰固硫剂,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烟尘,还可节煤;水煤浆是先用优质低灰原煤制成,可以代替石油。②燃烧中的净化燃烧技术,主要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先进燃烧器技术。流化床又叫沸腾床,有泡床和循环床两种,由于燃烧温度低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煤中添加石灰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炉渣可以综合利用,能烧劣质煤,这些都是它的优点;先进燃烧器技术是指改进锅炉、窑炉结构与燃烧技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技术。③燃烧后的净化处理技术,主要是消烟除尘和脱硫脱氮技术。消烟除尘技术很多,静电除尘器效率最高,可达99%以上,电厂一般都采用。脱硫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是用浆状石灰喷雾与烟气中二氧化硫反应,生成干燥颗粒硫酸钙,用集尘器收集;湿法是用石灰水淋洗烟尘,生成浆状亚硫酸排放。它们脱硫效率可达90%。
(2)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主要有以下四种:①煤的气化技术,有常压气化和加压气化两种,它是在常压或加压条件下,保持一定温度,通过气化剂(空气、氧气和蒸汽)与煤炭反应生成煤气,煤气中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用空气和蒸汽做气化剂,煤气热值低;用氧气做气化剂,煤气热值高。煤在气化中可脱硫除氮,排去灰渣,因此,煤气就是洁净燃料了。②煤的液化技术,有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两种。间接液化是先将煤气化,然后再把煤气液化,如煤制甲醇,可替代汽油,我国已有应用。直接液化是把煤直接转化成液体燃料,比如直接加氢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或煤炭与渣油混合成油煤浆反应生成液体燃料,我国已开展研究。③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先把煤制成煤气,再用燃气轮机发电,排出高温废气烧锅炉,再用蒸汽轮机发电,整个发电效率可达45%。我国正在开发研究中。④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当燃煤得到的高温等离子气体高速切割强磁场,就直接产生直流电,然后把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发电效率可过50%~60%。我国正在开发研究这种技术。
在直接烧煤洁净技术采用的技术措施中,有一项燃烧前的净化加工技术——选煤。作为洁净煤技术的源头和基础,选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国际上一直受到高度关注。
特别是煤炭开采中输出的一些劣质煤,燃烧值低,有害物质多,无法直接燃烧,只能堆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中煤提质利用技术的成功开发和应用必然会提高中煤资源中精煤组分的回收率,可以促进我国选煤技术的进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在源头上有效缓解环境污染状况,保护生态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市鼎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衢州市鼎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74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程控制实训平台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于拆装的开孔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