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中轨道结构的减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37235.0 | 申请日: | 2020-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中 轨道 结构 减震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中轨道结构的减震装置,它包括上杆件、下杆件、两根刚性撑杆、两根柔性撑杆、沿刚性撑杆可滑动的滑动装置、第一可转动铰点、第二可转动铰点、第三可转动铰点;两根刚性撑杆呈X形交叉设置,两根刚性撑杆的上端通过第一可转动铰点与上杆件连接,两根柔性撑杆的上端通过滑动装置连接在两根刚性撑杆中部,两根刚性撑杆的下端通过第二可转动铰点连接在两根柔性撑杆中部,两根柔性撑杆的下端通过第三可转动铰点与下杆件连接。本发明既可实现横向减振,也可实现竖向减振,以改善结构的行车稳定性和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物或设备的减震装置,具体为空中轨道结构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类存在动荷载作用下的使用条件下,均需要各种减震措施消除振动对其使用的影响。现在结构的减震装置几乎随处可见,最典型的是车辆上使用的减震弹簧或避震器,用于建筑物抗震中用的阻尼器等等,其原理均是基于弹性阻力恢复过程滞后效应产生对震动的能量消耗。很明显,这类装置只能作用于某一特定方向上。如果需要在不同方向实施减震,就需要增加多个弹簧或阻尼器,采用相应的固定措施组成平面形式对两个方向或组成空间形式对三个方向进行减震。
摩托车、汽车上的减震弹簧或避震器,由于其使用过程中的荷载限制,因而其承受的极限荷载可知,相应其避震器设置具有一定的极限要求。但由于在使用过程主要兼顾使用过程的舒适性,因而避震器的“软”或“硬”(对应弹簧刚度小和大)又有限制。而弹簧的刚度又是固定的。这就不得不在设计时采用不同弹簧组来解决。
一些结构如建筑中采用专用阻尼器消减震动,虽然阻尼器在一定程度上较弹簧刚度具有非固定值的特性,但阻尼器成本高,安装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空中轨道结构的减震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中轨道结构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杆件、下杆件、两根刚性撑杆、两根柔性撑杆、沿刚性撑杆可滑动的滑动装置、第一可转动铰点、第二可转动铰点、第三可转动铰点;所述两根刚性撑杆呈X形交叉设置,两根刚性撑杆的上端通过第一可转动铰点与上杆件连接,两根柔性撑杆的上端通过滑动装置连接在两根刚性撑杆中部,两根刚性撑杆的下端通过第二可转动铰点连接在两根柔性撑杆中部,两根柔性撑杆的下端通过第三可转动铰点与下杆件连接。
所述的空中轨道结构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转动铰点、第二可转动铰点、第三可转动铰点为销轴结构。
所述的空中轨道结构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采用滑槽结构。
所述的空中轨道结构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减震装置左右轨道和拉索间,或纵向拉索与轨道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替代部分阻尼器,用于结构的减震、抗震中,特别适用于轻型结构的减震;成本低,且方便使用,安装简便。本发明结构可布置于横向上下连杆间,也可以布置于纵向索与轨道之间,既可实现横向减振,也可实现竖向减振,以改善结构的行车稳定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本装置横向应用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本装置竖向应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上杆件1、下杆件2、两根刚性撑杆3、两根柔性撑杆4、滑动装置5、第一可转动铰点61、第二可转动铰点62、第三可转动铰点63、轨道8、拉索10。
撑杆9:中国发明专利《索轨高架及其专用轨道行车》(专利号201010254005.9)中空轨的轨道与索之间的撑杆,为现有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72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