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拉口盖膜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6493.7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8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沈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花园铝塑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08 | 分类号: | B05C1/08;B05C9/14;B05D3/04;B26F1/38;B26F1/44;B29D7/01;B41M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凯 |
地址: | 214411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盖 生产工艺 | ||
1.一种易拉口盖膜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拉口盖膜生产工艺是基于一种易拉口盖膜生产线来实现的,该生产线包括料盘架(1)、印刷机(2)、涂布装置(3)、烘干装置(4)、双模切装置(5)、收集包装(6);
所述料盘架(1)包含第一料盘架(1.1)和第二料盘架(1.2);第一料盘架(1.1)和第二料盘架(1.2)并列设置;
所述涂布装置(3)包含第一涂布装置(3.1)、层叠装置(3.2)和第二涂布装置(3.3);第一涂布装置(3.1)设置在层叠装置(3.2)的前道,层叠装置设置(3.2)设置在第二涂布装置(3.3)的前道;所述第一涂布装置(3.1)包含第一压纹辊(3.1.1)、第一涂敷辊(3.1.2)、第一取料辊(3.1.3)和支撑辊(3.1.5);支撑辊(3.1.5)设置在第一压纹辊(3.1.1)正下方;第一涂敷辊(3.1.2)与第一压纹辊(3.1.1)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涂敷辊(3.1.2)与第一压纹辊(3.1.1)轻微贴合;第一取料辊(3.1.3)与第一涂敷辊(3.1.2)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取料辊(3.1.3)与第一涂敷辊(3.1.2)轻微贴合;所述第一取料辊(3.1.3)的正下方设有第一涂料盘(3.1.4);所述第一压纹辊(3.1.1)由电机驱动,支撑辊(3.1.5)、第一压纹辊(3.1.1)、第一涂敷辊(3.1.2)和第一取料辊(3.1.3)之间通过皮带传动;所述层叠装置(3.2)包含上下设置的上层叠辊(3.2.1)和下层叠辊(3.2.2);所述第二涂布装置(3.3)包含上压纹辊(3.3.1)、上涂敷辊(3.3.2)上取料辊(3.3.3)、下压纹辊(3.3.4)、下涂敷辊(3.3.5)和下取料辊(3.3.6);上涂敷辊(3.3.2)与上压纹辊(3.3.1)相邻设置,所述上涂敷辊(3.3.2)与上压纹辊(3.3.1)轻微贴合;上取料辊(3.3.3)与上涂敷辊(3.3.2)相邻设置,所述上取料辊(3.3.3)与上涂敷辊(3.3.2)轻微贴合;所述上取料辊(3.3.3)的正下方设有上涂料盘(3.3.7);所述上压纹辊(3.3.1)由电机驱动,上压纹辊(3.3.1)、上涂敷辊(3.3.2)和上取料辊(3.3.3)之间通过皮带传动;下涂敷辊(3.3.5)与下压纹辊(3.3.4)相邻设置,所述下涂敷辊(3.3.5)与下压纹辊(3.3.4)轻微贴合;下取料辊(3.3.6)与下涂敷辊(3.3.5)相邻设置,所述下取料辊(3.3.6)与下涂敷辊(3.3.5)轻微贴合;所述下取料辊(3.3.6)的正下方设有下涂料盘(3.3.8);所述下压纹辊(3.3.4)由电机驱动,下压纹辊(3.3.4)、下涂敷辊(3.3.5)和下取料辊(3.3.6)之间通过皮带传动;
所述烘干装置(4)包含有箱体(4.1),所述箱体(4.1)的顶面设有进风口(4.1.1),所述箱体(4.1)的底面设有出风口(4.1.2);所述进风口(4.1.1)上设有循环风机,循环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4.1.2)通过保温管道相连;所述箱体(4.1)的左侧壁设有进料口(4.1.3),所述箱体(4.1)的右侧壁设有出料口(4.1.4);所述箱体(4.1)的内腔上部设有网状加热丝(4.2),所述网状加热丝(4.2)位于进风口(4.1.1)的下方;所述网状加热丝(4.2)的下方设有均流板(4.3),所述均流板(4.3)上竖向设有多个均匀排布的通孔(4.3.1);所述箱体(4.1)的内腔下部设有网状加热丝(4.2),所述网状加热丝(4.2)位于出风口(4.1.2)的上方;所述网状加热丝(4.2)的上方设有均流板(4.3),所述均流板(4.3)上竖向设有多个均匀排布的通孔(4.3.1);所述箱体(4.1)内部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压辊组件,压辊组件包含上下对应设置的上压辊(4.4)和下压辊(4.5),压辊组件相对应的设置在箱体(4.1)内部前后两侧;所述上压辊(4.4)和下压辊(4.5)的末端均设有皮带轮(4.6),所述皮带轮(4.6)之间连接有皮带(4.7);一转动轴(4.8)与最外侧压辊组件相邻设置,所述转动轴(4.8)与相邻压辊组件通过皮带(4.7)连接;所述转动轴(4.8)的一侧设有电机(4.9),所述电机(4.9)的传动轴与转动轴(4.8)通过皮带(4.7)连接传动,由转动轴(4.8)同时带动两边的压辊组件进行同步转动;
所述双模切装置(5)包含推杆(5.1),所述推杆(5.1)的一端连接至气缸由气缸推动做活塞运动;所述推杆(5.1)的另一端设有模切板(5.2),所述推杆(5.1)和模切板(5.2)固定连接;所述模切板(5.2)上设有多个双模切刀(5.2.1);所述双模切刀(5.2.1)包含内环切刀(5.2.1.1)和外环切刀(5.2.1.2),所述内环切刀(5.2.1.1)设置在外环切刀(5.2.1.2)内部,内环切刀(5.2.1.1)的刃口高度低于外环切刀(5.2.1.2)的刃口高度;所述模切板(5.2)的两侧分别设有挡板(5.3),所述挡板(5.3)沿模切板(5.2)伸缩方向设有滑槽(5.3.1),所述模切板(5.2)与挡板(5.3)滑动连接;两块挡板(5.3)之间设有限位板(5.4);所述限位板(5.4)设有通孔(5.4.1)和限位垫片(5.4.2),所述通孔(5.4.1)的位置与双模切刀(5.2.1)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限位垫片(5.4.2)通过螺栓(5.4.3)固定安装在限位板(5.4)的左右两侧边缘。
所述工艺步骤为:
步骤1、将准备加工的铝箔(101)卷材、PP膜(102)卷材分别安置于第一料盘架(1.1)和第二料盘架(1.2)上,通过印刷机(2)将预先设计好的图案印刷至铝箔(101)的表层;
步骤2、PP膜(102)通过多个导向辊导向、张紧后输送至第一涂布装置(3.1),PP膜(102)位于第一压纹辊(3.1.1)和支撑辊(3.1.5)之间,通过第一压纹辊(3.1.1)将易剥离树脂(103)涂覆在PP膜(102)的上表面;
步骤3、已涂覆易剥离树脂(103)的PP膜(102)和印刷好的铝箔(103)通过导向后同时输送至层叠装置(3.2),通过层叠装置(3.2)的上层叠辊(3.2.1)和下层叠辊(3.2.2)将铝箔(103)、易剥离树脂(103)和PP膜(102)按照上、中、下的层叠结构压制成复合膜(104);
步骤4、层叠好的复合膜(104)通过导向后输送至第二涂布装置(3.3),复合膜(104)位于上压纹辊(3.3.1)和下压纹辊(3.3.4)之间,通过上压纹辊(3.3.1)将保护剂涂料涂覆在复合膜(104)上层铝箔(101)的印刷面上;通过下压纹辊(3.3.4)将热封胶溶液涂覆于复合膜(104)下层PP膜(102)的底面;
步骤5、涂布完成后的复合膜(104)通过导向辊输送至烘干装置(4),复合膜(104)由进料口(4.1.3)进入,由两边的压辊组件进行夹持,网状加热丝(4.2)开始加热,循环风机将热风通过均流板(4.3)均匀分布于铝箔(101)的各个位置,使其受热均匀;热风通过下部均流板(4.3),从出风口(4.1.2)经过保温管道回流到循环风机;
步骤6、烘干后的复合膜(104)经导向、张紧后输送至双模切装置(5),复合膜(104)水平通过双模切装置(5),复合膜(104)位于的模切板(5.2)和限位板(5.4)之间,与切模行程方向相垂直;根据不同规格,双模切刀的切入量可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限位垫片(5.4.2)进行调节;调节好切模速度和复合膜(104)输送速度,通过双模切刀(5.2.1)对复合膜(104)同时进行半切膜和全切膜;切好的易拉口盖膜通过通孔(5.4.1)掉落至收集装置(6);
步骤7、将收集到的易拉口盖膜经人工包装后入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花园铝塑包装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花园铝塑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64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