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颅内球扩式脑动脉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6209.6 | 申请日: | 202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7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倪中华;赵古田;陈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浩衍鼎业科技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15 | 分类号: | A61F2/915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周蔚然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颅内球扩式脑 动脉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颅内球扩式脑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一种波浪形的环状结构(11),所述环状结构(11)由平行的波杆(12)或圆弧(16)组成,相邻的两个波杆或者圆弧之间通过连接杆(14)连接,当所述脑动脉支架展开为平面时,相邻波杆(12)的夹角或者圆弧(16)所对的圆周角>60°且≤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球扩式脑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环状结构(11)的波峰数量为5-15个;在两个相邻的环状结构(11)之间的连接杆(14)数量为3-5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球扩式脑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4)的长度为0.4-1.3mm;连接杆宽度为0.09-0.15mm;所述环状结构的宽度为0.1-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球扩式脑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支架外表面设置微孔,微孔直径为5-10μm,深度为支架壁厚的1/3-1/2;微孔在支架外表面上的面积总和与支架外表面面积比值为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球扩式脑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壁厚为80-12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球扩式脑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架外表面面积与支架展开后形成的平面面积比值为10-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球扩式脑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支架两端的连接杆上各设有一对用于安置标记物的孔结构(15)。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颅内球扩式脑动脉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可降解聚合物材料;
(2)将材料放入模具中,进行加热和加压,使材料同时进行膨胀、拉伸,达到设定尺寸;
(3)激光雕刻以形成所述环状结构和连接杆;其中,激光波长应不大于400 nm,功率范围 0.8mW-5W,脉冲间隔60-6000 fs;
(4)在支架表面上打孔,
(5)在支架的表面和孔内涂敷药物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颅内球扩式脑动脉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膨胀拉伸的径向拉伸比为300-500%,轴向拉伸比为0-250%,膨胀拉伸时的温度为80-95℃,压力为110-210PSI;膨胀拉伸后管材的结晶度为45-6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颅内球扩式脑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脑动脉支架由可降解聚合物制备得到;所述可降解聚合物选自聚左旋乳酸(PLLA)比例为80%-100%,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聚(L-丙交酯-共-乙交酯)(PLLA-共-PDLA,比例为70:30)之和的比例为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浩衍鼎业科技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浩衍鼎业科技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620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