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口腔开口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25913.1 | 申请日: | 2020-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6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芬;李琳;苏霞;乔桂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1/24 | 分类号: | A61B1/24;A61C17/06;A61B1/015 |
| 代理公司: | 武汉信合红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4 | 代理人: | 解波 |
| 地址: | 430065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腔 开口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口腔开口器,包括:第一连杆,其为L型,且为中空结构;第二连杆,其为L型,且长边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边一端铰接;第一手柄,其为中空结构,且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边一端一体成型连接,所述第一手柄的中空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空结构对应连通;第二手柄,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边一端一体成型连接;第一支撑板,其为中空结构,且顶面中心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短边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底面为内凹弧面;第二支撑板,其底面中心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短边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且顶面为外凸弧面;支撑装置,其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上,用于支撑调节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间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口腔开口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口腔开口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化放疗后口腔破溃的患者,在观察其口腔时没有很好用的工具,临床用压舌板,但患者的异物感强,容易出现恶心的情况,导致难以观察到患者咽部破溃情况。并且在对口腔溃疡严重的患者涂药时,由于难以看清口腔的情况,很难有效涂药。
中国发明专利201810702450.3公开一种口腔开口器,包括框架体、安装在框架体上的颌板及护舌调节组件,通过设有框架体、颌板及护舌调节组件,颌板与护舌调节组件配合,在患者进行口腔治疗时,能够挡住被治疗者的舌部,免误伤,同时将患者的口腔张开,为口腔治疗操作的安全、舒适和便利性提供了保障。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720862246.9公开一种口腔开口器,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两弧形连接杆的前端部均设有与弧形连接杆上表面垂直的伸入段,伸入段可以伸入口腔部,并且两伸入段对称伸入口腔的两侧部,然后调整两手柄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两伸入段之间的距离,即调整口腔撑开度。协助患者调整开口幅度,并保持该幅度以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上述对比文件均具有如下缺陷:
1、无论是压舌板还是上述的开口器,在置于口腔内时,舌头感知异物时,不可避免会产生分泌液,而分泌液的产生,不仅会影响视野,也会影响上药。通常是通过医生外持吸引器进行分泌液吸引,操作繁琐,更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2、在给口腔破溃的患者涂药时,常常要一手既拿着手电筒,还要拿着开口器,另一手为患者涂药,使得操作困难,很难对患者的口腔破溃处进行有效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设计开发了一种口腔开口器,能够在使用开口器时吸引口腔内产生的分泌液,使得视野更加清晰,也有利于涂抹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设计开发了一种口腔开口器的控制方法,能够将第一支撑板各处的状态坐标进行数据处理,获取综合状态平均值,并确定分泌液的吸引速率,平稳有效吸引分泌液。
本发明还能精确控制负压泵的转速,实现第一支撑板附近分泌液的平稳有效吸收。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口腔开口器,包括:
第一连杆,其为L型,且为中空结构;
第二连杆,其为L型,且长边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边一端铰接;
第一手柄,其为中空结构,且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边一端一体成型连接,所述第一手柄的中空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空结构对应连通;
第二手柄,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边一端一体成型连接;
第一支撑板,其为中空结构,且顶面中心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短边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底面为内凹弧面;
第二支撑板,其底面中心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短边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且顶面为外凸弧面;
多个第一吸引管,其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内部径向两侧,且一端穿出所述第一支撑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未经湖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59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静电织带
- 下一篇:基于多模态无监督图像内容解耦的单目深度估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