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竖吊式电解槽的单锡盐电解着色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20469.4 | 申请日: | 2020-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8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义;魏智强;胡权;蓝培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三水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D11/14 | 分类号: | C25D11/14;C25D11/08;C25D11/2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刘文求;王永文 |
| 地址: | 52813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竖吊式 电解槽 单锡盐 电解 着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竖吊式电解槽的单锡盐电解着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工艺步骤:步骤S1.铝制品的表面净化处理;步骤S2.氧化膜的制备:将表面净化处理后的铝制品置于氧化槽中,所述氧化槽中硫酸浓度为170~180g/L,铝离子浓度为12~16g/L,氧化温度为16~17℃、电压为12.0~18.0V,进行阳极氧化30~60min;步骤S3.电解着色:将氧化后铝制品置于电解槽中,其中单锡盐电解液的pH为0.5~0.8,电解温度为18~20℃,交流电源的电压为16~18V,铝制品在循环的单锡盐电解液中电解着色200~250S;步骤S4.水洗后处理。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竖吊式电解槽的单锡盐电解着色方法,能得到颜色鲜艳均匀、金属质感强的香槟色铝制品,且大大减少含镍废水及废渣的排放,降低企业排污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制品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竖吊式电解槽的单锡盐电解着色方法。
背景技术
电解着色是铝制品表面处理的常用方法,通过电解着色,不但能使铝制品具有装饰效果,还能提高铝制品的耐腐蚀性。现有的铝制品电解着色工艺中,通常采用竖吊式氧化电泳着色生产线,竖吊式氧化电泳着色生产线的电解槽体高度7米、长9米、宽3米,其体积一般约200立方,要保证铝合金型材在竖吊式氧化生产线电解着色生产颜色均匀、稳定比较困难。以长度为6.5米的铝合金型材为例,要确保同一型材质检以及同一根型材上、下两端电解着色后颜色均匀一致才能算成品,否则就是废品。为了保证颜色的均匀性,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传统的锡-镍混合盐作为电解液进行电解着色,这主要是因为锡-镍混合盐电解着色的工艺成熟、稳定,生产过程容易控制,但是传统的锡-镍混合盐电解着色工艺中含有重金属“镍离子”,而在电解着色工艺中镍离子作用主要是和亚锡离子竞争放电,但并没有像亚锡离子一样沉积到铝合金型材氧化膜孔内,几乎都随铝材水洗后排放掉。重金属镍对环境和人体危害极大,镍极其化合物对人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皮炎和气管炎,甚至发生肺炎,镍盐毒性强,特别是羧基镍有非常强的毒性,因为它容易挥发,又易溶于脂肪组织,很容易进入细胞膜内,而且与蛋白质及核酸结合力很强,据相关文献报道:镍具有积存作用,在肾、脾、肝中积存最多,可诱发鼻咽癌和肺癌。
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单锡盐作为电解液进行电解着色,但通常采用卧式电解槽,而对于竖吊式电解槽,由于电解槽的体积较大,采用单锡盐作为电解液常存在着色不均匀,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进一步导致铝制品的耐候性差。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竖吊式电解槽的单锡盐电解着色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铝制品的着色氧化工艺中,采用竖吊式电解槽时,单锡盐电解液着色存在着色不均匀,产品质量不稳定,铝制品的耐腐蚀性变差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竖吊式电解槽的单锡盐电解着色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工艺步骤:
步骤S1.铝制品的表面净化处理:包括脱脂、碱洗及水洗;
步骤S2.氧化膜的制备:将表面净化处理后的铝制品置于氧化槽中,阳极氧化30~60min,所述氧化槽中硫酸浓度为170~180g/L,铝离子浓度为12~16g/L,氧化温度为16~17℃,氧化电压为12.0~18.0V;
步骤S3.电解着色:将氧化后的铝制品置于含单锡盐电解液的电解槽中电解着色200~250s,其中,电解液的pH为0.5~0.8,电解温度为18~20℃,交流电源的电压为16~18V;
步骤S4.水洗后处理:将电解着色后的铝制品用水冲洗干净,得到单锡盐电解着色后的铝制品。
所述用于竖吊式电解槽的单锡盐电解着色方法中,所述步骤S3中,交流电源的正半波与负半波的工作时长比值为2~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三水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三水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04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