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119654.1 | 申请日: | 2020-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8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孟春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3B43/06 | 分类号: | B63B43/06;B63B2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60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渔船 转载 停靠 平衡 装置 | ||
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渔船与渔运船在进行渔获的转载过程使用人工转载方式的劳动强度较大,以及在风浪较大的环境中人工转载的危险性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支撑构件,支撑构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渔船和渔运船中,支撑构件上设有将渔获在渔船和渔运船之间来往输送的传输构件,传输构件和支撑构件之间设有对渔船和渔运船进行平衡调整的再平衡组件,再平衡组件包括位于渔船中的第一储水件,位于渔运船中的第二储水件以及可持续注入水流的平衡水箱,第一储水件、第二储水件均与平衡水箱连通,通过第一储水件和第二储水件中水量变化实现渔船和渔运船的再平衡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船转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渔船种类数量众多,涉及拖网、张网及刺网等数十种作业方式。在近海捕捞作业方式中,船长为保障渔获价格,均采用海上装载的方式进行售卖渔获。由于渔船与渔运船在停靠卸鱼过程中,均采用人工将鱼箱搬运至渔运船,而在风浪较大的环境中人工搬运的风险性较高,此外,每次装卸渔获的数量较多,导致渔民的劳动强度较大。因此,设计一款渔船之间的转载装置对于降低渔获转载过程中渔民的劳动强度以及劳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申请号为CN 200810144473.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载货中转装置,在将载货从第1船舶转载到第2船舶时,该载货中转装置配置于上述两船舶之间进行载货中转,其具有可暂时存贮至少比上述第1船舶装载量更多的载货的存贮部件;所述载货中转装置具有:第1转载部件,其从上述第1船舶获得载货;第1移动部件,其使利用上述第1转载部件从上述第1船舶获得的载货进行移动;以及第2转载部件,其将由上述第1移动部件移送来的上述载货暂时存贮于上述存贮部件内。
上述专利通过在第1船舶与第2船舶之间加设存贮部件实现货物在第1船舶和第2船舶之间的海上转载,但是根据该专利的背景技术和发明目的可知,其实施对象为如巴拿马型的大型船舶和小型船舶,由于大型船舶的吨位较大,故而在风浪之中基本不会发生晃动,即大型船舶和小型船舶之间的货物转载与小型船舶和码头之间的货物转载基本无区别,只是因大型船舶的排水量导致小型船舶无法靠近大型船舶,以及大型船舶与小型船舶之间的高度差较大,导致大型船舶上的货物无法直接运输至小型船舶上,故而需在两者之间加设一个中型船舶实现海上的过渡;而对于海面上渔船与渔运船之间的渔获转载而言,渔船和渔运船的体型及吨位较小,两者在风浪中的晃动幅度较大,如何实现对晃动中的渔船与渔运船实现再平衡以完成渔获转载是技术难点其一所在,此外,使用上述专利中在渔船与渔运船之间加设转载船的转载方式的成本较高,渔民难以负担,故而如何构建海上转载平台是技术难点其二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渔船与渔运船在进行渔获的转载过程使用人工转载方式的劳动强度较大,以及在风浪较大的环境中人工转载的危险性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在无需渔工在渔船和渔运船之间的往复移动的前提下,所述装置可实现渔获在渔船和渔运船之间的搬运,有效降低了渔获转载过程中的危险性,此外,该装置中的再平衡组件可将朝不同方向晃动的渔船和渔运船再平衡调整至同一方向,所述渔船转载停靠平衡装置在风浪较大的环境中仍可实现渔船和渔运船之间的渔获往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96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等高度蜂窝夹芯结构的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麻醉药物雾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