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水管道修补可视化智能旋喷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19124.7 | 申请日: | 2020-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方宏远;赵鹏;杜明瑞;杜雪明;樊炳森;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郑州安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3/06 | 分类号: | E03F3/06;G01N21/84;G01N21/95;G01C3/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楚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7 | 代理人: | 李大为;黄键 |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管道 修补 可视化 智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排水管道修补可视化智能旋喷方法,包括:S1,封堵管道的两端,将管道内的水抽干;S2,连接综合线缆,将可视化智能旋喷设备放入管道内;S3,通过所述操作控制面板开启所述可视化智能旋喷设备,开启注浆设备,控制所述可视化智能旋喷设备在管道内行走,通过前视摄像头和后视摄像头拍摄管道内部的影像信息;S4,当发现病害时,调节前视摄像头及红外测距仪也对准病害位置;S5,通过所述红外测距仪探测到的信号分析出病害的类型及程度,控制所述可视化智能旋喷设备的喷头对病害位置进行修复;S6,修复后,再次启动所述红外测距仪对修复位置进行探测分析,直至评估合格;S7,重复步骤S3至S6,直至对整个管道的修复完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管道修补可视化智能旋喷方法。
背景技术
排水管道设施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污水收集与输送,防汛排水安全服务保障方面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根据些城镇排水管道隐患排查结果发现,我国城镇排水管道由于受管材质量不达标、施工管理不规范、环境条件受制、运营维护不到位等影响,存在大量超过三级的功能性或结构性缺陷。由于管道缺陷经常得不到及时的修复,导致缺陷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管道过流能力并发生道路坍塌。
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是开挖修复或者更换管道,开挖更换管道需要开挖管道上方的土体,该方法虽然可以解决管道的问题,但这这类维修成本高,施工周期长,市区内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及交通。而对于腐蚀不太严重的排水管道无需开挖维修,如采用开挖维修,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浪费。非开挖修复喷涂施工技术安全系数高、施工速度快,能有效节省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环境的安全,提高了施工的质量。其中非开挖原位修复技术,不需要开挖路面,只需在检查井处设置数个临时块状围栏,对周边交通、附近管线和建筑物几乎无影响,能更好地降低施工成本,施工期间仍维持原交通运行方向,所以管道过水断面几乎没有缩小,维持了原管道排水设计流量的功能,达到结构性及功能性修复效果。
申请号为201810201733.X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环境监测、修复的工程机器人,其结构包括探测摄像头、连接座、防尘罩、补光灯、修复液喷射座、旋转座、固定铁板、障碍检测装置、机座、活动履带、无线控制台、修复液输送管道,防尘罩设有两个并且通过螺钉固定在探测摄像头、补光灯的上方,探测摄像头的右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连接座的左侧。该工程机器人虽然设有摄像头,但它不是专门用于管道内部病害探测及检测的,与本申请方案并不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管道修补可视化智能旋喷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管道修复设备智能化程度低且修复质量不够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排水管道修补可视化智能旋喷方法,包括:
S1,对待修复的管道的两端进行封堵,将管道内的水抽干,并进行淤积清理;
S2,将综合线缆的一端与位于地面上的注浆设备连接,另一端与可视化智能旋喷设备连接,将所述可视化智能旋喷设备放入管道内,所述注浆设备和所述可视化智能旋喷设备连接有操作控制面板;
S3,通过所述操作控制面板开启所述可视化智能旋喷设备,开启注浆设备,控制所述可视化智能旋喷设备在管道内行走,通过所述可视化智能旋喷设备前部的前视摄像头和后视摄像头拍摄管道内部的影像信息;
S4,通过所述操作控制面板上的显示屏观察所述影响信息,当发现病害时,通过操作控制面板控制调节前视摄像头对准至病害位置,此时位于前视摄像头上的红外测距仪也对准病害位置;
S5,所述操作控制面板通过所述红外测距仪探测到的信号分析出病害的类型及程度,并据此得出所述可视化智能旋喷设备和注浆设备需要的工作参数,控制所述注浆设备启动,控制所述可视化智能旋喷设备的喷头对病害位置进行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郑州安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大学;郑州安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91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