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异常单体识别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5314.1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8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彬;付雷;吴振昕;王祎男;何云廷;于立娇;赵思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96 | 分类号: | G01R31/396;G01R31/367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范坤坤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异常 单体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异常单体识别方法及系统。动力电池异常单体识别方法,包括:根据车辆工况数据集生成异常判断阈值;接收单体车辆工况数据,通过单体车辆工况数据以及异常判断阈值判断单体车辆的电池单体状态;通过单体车辆工况数据更新车辆工况数据集,根据更新后的车辆工况数据集更新异常判断阈值。本发明提出的识别方法通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真实的工况数据判断电池单体是否存在异常,结合动态更新的车辆工况数据集,可以有效的识别出处于工作状态下,电池包中的异常单体,减少由于电池包一致性问题引发的车辆故障。本发明提出的识别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台车辆中电池包的状态,异常电池单体识别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异常单体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车用动力电池来说,其电池包一般由许多个型号相同的单体串并联而成,虽然电池单体的类型、规格相同,但电池单体在电压、内阻、容量等方面通常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电池组在使用时,各电池单体之间的差异会逐渐增大,最终影响电池包的使用性能。
当电池包中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电池单体出现异常时,即使电池包存在主动或者被动均衡技术,也仍会导致电池组内部异常单体和正常单体间的充放电状态不一致。当电池包充放电状态不一致时,由于各单体电池电流、放电深度和端电压不同,单体电池性能衰减速度不同,因此容易导致电池包提前失效。现有技术中,电池包一致性评价测试主要集中在电池包静态的压差测试和实验室环境下的少部分电池单体串联研究。其主要通过对电池进行在线电压电流、蓄电池内阻、蓄电池核容放电检测等,获得放电容量、电压、内阻等检测数据,再经一致性计算程序获得一致性评价结构。
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包测试方法仅能评价静态条件下的电池单体一致性,不能评价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和一段时间后的一致性,且难以定位到具体的那个单体出现异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异常单体识别方法及系统,以实现动态分析行驶车辆中电池包一致性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异常单体识别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车辆工况数据集生成异常判断阈值,接收单体车辆工况数据,通过所述单体车辆工况数据以及所述异常判断阈值判断单体车辆的电池单体状态,通过所述单体车辆工况数据更新所述车辆工况数据集,根据更新后的车辆工况数据集更新异常判断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单体车辆工况数据包括单体车辆的电池单体电压数据和车辆识别代号,所述车辆识别代号用于区分不同单体车辆,所述电池单体电压数据用于计算电池单体异常指标,通过所述电池单体异常指标和所述异常判断阈值判断电池单体是否存在异常。
进一步的,采用所述单体车辆工况数据中连续的一组电池单体电压数据计算电池单体异常指标。
进一步的,还包括对连续的一组电池单体电压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其中的异常跳变值,所述单体车辆工况数据还包括充电状态,所述充电状态作为对连续的一组电池单体电压数据进行预处理时的参考量。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电池单体电压数据,采用离群点检测方法计算所述电池单体异常指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异常单体识别系统,包括车联网单元和服务器,所述车联网单元和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车联网单元用于发送单体车辆工况数据,所述服务器用于存储车辆工况数据集,根据所述车辆工况数据集生成异常判断阈值;接收单体车辆工况数据,通过所述单体车辆工况数据以及所述异常判断阈值判断单体车辆的电池单体状态;通过所述单体车辆工况数据更新所述车辆工况数据集,根据更新后的车辆工况数据集更新异常判断阈值。
进一步的,还包括终端,所述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并展示动力电池异常单体识别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5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