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抗冠状病毒感染的多肽药物及其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08952.0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2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翼;薛彤彤;赵栋;肖亮;戚建英;喻海旻;龙虎;刘登念;沈利;赵忠琼;林丽洋;刘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00 | 分类号: | C07K14/00;C07K7/08;C07K1/06;C07K1/04;C12N15/11;C12N1/21;C12N1/19;C12N5/10;A61K38/16;A61K38/10;A61K45/06;A61K9/08;A61P3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杨棽 |
地址: | 611138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冠状 病毒感染 多肽 药物 及其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疾病治疗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多肽及其衍生物、立体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功能等价的变体,编码多肽的核酸分子,制备它们的方法,以及包含它们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所述多肽及其衍生物、立体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功能等价的变体在预防和/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用途,以及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疾病治疗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用于抗冠状病毒感染的多肽药物及其衍生物、立体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功能等价的变体,编码多肽的核酸分子,制备它们的方法,以及包含它们的药物组合物 (例如药物制剂)。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所述多肽及其衍生物、立体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功能等价的变体在预防和/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用途,以及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CoV和MERS- 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 同源性达85%以上。根据中国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五版)》,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导致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潜伏期1-14 天,一般为3-7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根据报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病死率约 3.06%,基本传染数Ro达到3.77(Yang Yang等,BioRxiv,2020.2.11)。此次疾病爆发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截至目前,尚没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疾病的特效药物,临床主要通过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亟待开发相应预防及治疗药物,控制疾病进一步扩散,挽救危重病人生命。
冠状病毒为单链RNA的包膜病毒,将其分为α、β、γ和δ四个类别,β类别可分为A-D四个亚组。目前为止,已发现6种病毒分子(除SARS-CoV- 2),分别可导致不同的疾病类型,主要临床表现在上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 SARS和MERS病毒感染会导致患者肺炎、肾衰等严重器官损伤而发生死亡。据统计,SARS和MERS导致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9%,36%。
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脂肪膜,膜表面有3种糖蛋白:刺突糖蛋白(S蛋白,Spikeprotein,是受体结合位点、溶细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点)、小包膜糖蛋白(E蛋白,Envelopeprotein,较小,与包膜结合的蛋白)、膜糖蛋白 (M蛋白,Membrane proten,负责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新生病毒出牙释放与病毒外包膜的形成)。其中β属A群冠状病毒的包膜上还具有一个较短的刺突蛋白,即凝血素糖蛋白(HE蛋白,Heamaglutininesterase)。在病毒内部,为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蛋白,nulceocapsid phosphor protein),其上附着有病毒的基因组单正链RNA。
冠状病毒的感染步骤,包括吸附入侵、基因合成、成熟病毒的包装和释放这4个过程,其中病毒吸附入侵的关键步骤是病毒受体的特异性。在冠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S蛋白特异性识别细胞表面受体并形成复合物,是决定病毒入侵的关键性因素。S蛋白可被宿主细胞酶切割为S1和S2亚单位,其中S1负责受体的识别,而S2启动病毒与宿主的膜融合。S1亚基上具有宿主受体结合区(RBD),相关受体包括CD13(APN)、唾液酸(SA)、ACE2、CD26(DPP4)等;S2亚基上具有HR1(heptad repeat 1)和HR2 区,HR1通过形成同源三聚体暴露3个高度疏水的凹槽结构,该结构能与 HR2结合,进而形成六螺旋束的核心结构,协助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使病毒进入靶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89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挥发性存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简易连接结构的车载冷暖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