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自动驾驶的车载雷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7689.3 | 申请日: | 2020-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2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尹世安;赵振东;张东海;贾显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朗禾智能控制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G01S17/931;G01S7/481;B60W30/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成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自动 驾驶 车载 雷达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汽车自动驾驶的车载雷达系统,包括汽车车顶和激光测距雷达,所述汽车车顶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液压伸缩杆。该汽车自动驾驶的车载雷达系统,通过在底座内环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滑槽,通过在激光测距雷达底部安装的连接座两侧固定安装与连接滑槽相匹配的卡块卡接在连接滑槽内进行旋转,当旋转到最大角度后激光测距雷达会落入连接滑槽底部的竖槽内,此时通过拧动螺纹杆将压块向下压,使得压块紧紧压住卡块,实现对卡块的固定,这样的固定方式简单且容易操作,并且该固定方式没有用到任何的专业固定工具,在对激光测距雷达进行拆卸维护或者更换时更加方便快捷易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自动驾驶的车载雷达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新型的只能汽车,它通过车内安装的计算机系统以及雷达探测系统自动控制汽车在路上所处的位置以及车速,而雷达探测系统又包括汽车顶部的激光测距雷达和汽车周边安装的车载雷达,其中顶部的激光测距雷达是通过发射激光束来探测障碍物的位置以及速度等特征,它是可以精确快速的获取地面或者大气三维空间信息的设备,该设备是否能正常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自动驾驶系统的正常工作,而现有的车顶激光测距雷达在使用中始终存在一些问题:
1.现有的车顶激光测距雷达由于其需要对汽车周边的三维环境进行数据的采集,所以该雷达都是通过铁架将雷达的底部固定安装在铁架上,再将铁架固定安装在车顶,从而实现对雷达的固定,这种固定方式都需要专业的固定工具且固定方式复杂,而雷达由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工作,且长期随高速行驶的汽车一起工作,需要经常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以及损坏时还需要更换,现有的这种固定方式在上述情况下想要对雷达进行拆卸后维护或者更换时都较为复杂且不方便。
2.现有的激光测距雷达安装在车顶上能够实现以汽车为中心直径150米范围内的三维环境进行数据的采集,且激光雷达也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光束的角度,实现对汽车近距离以及远距离的环境进行数据的采集,但是现有的激光测距雷达都是固定安装在车顶上的,雷达无法在垂直方向上进行移动,角度的调整只能通过激光测距雷达自行进行调整,这样就使得雷达的调整范围受到了限制,尤其是在汽车慢速行驶的过程中,汽车各个侧面的环境情况较为复杂,仅仅靠雷达的自身调整已经不能满足对汽车周边三维环境的完整数据的采集,这样就增大的自动驾驶汽车的盲区范围,从而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自动驾驶的车载雷达系统,具备结构简单、拆卸方便、驾驶安全性高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自动驾驶的车载雷达系统,包括汽车车顶和激光测距雷达,所述汽车车顶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分别位于激光测距雷达的左右两侧,所述汽车车顶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侧液压伸缩杆之间的轨道,所述液压伸缩杆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上活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接环,所述第三连接环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底部,所述底座的形状为外侧是正方形且中心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底座的圆形通孔内壁上中心对称开设有连接滑槽,所述连接滑槽与底座内部之间开设有内槽,所述底座的上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连接滑槽为上部的竖槽连通到底座的上表面而下部的竖槽未连通底座的下表面,上下部分的竖槽之间相互错开且中间通过水平的横槽连接,所述连接滑槽下部的竖槽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上部的中心开设有圆形的环槽,所述压块的环槽内活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固定安装在螺纹杆的底部,所述激光测距雷达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活动连接在连接滑槽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朗禾智能控制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朗禾智能控制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76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