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浮体结构的鲸类声呐监测仪固定平台的搭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06113.5 | 申请日: | 2020-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1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陶;王克雄;王丁;段鹏翔;周鹿;周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22/00 | 分类号: | B63B22/00;B63B35/34;B63B75/00;G01S15/88;G01S7/521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枝玲 |
地址: | 43006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结构 声呐 监测 固定 平台 搭建 方法 | ||
1.一种基于浮体结构的鲸类声呐监测仪固定平台的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搭建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定目标,在水面上的合适位置,选定好目标,即趸船或浮标结构;
步骤二:测量,测量获得趸船或浮标结构上表面距离水面的高度X,以及相应的吃水部分的高度,并根据此尺寸来设计固定架结构和仪器架结构的尺寸;
步骤三:固定架结构制作,根据步骤二测量数据对固定架结构进行制作,所述固定架结构由焊接杆(4)、插销套(5)、加固杆(3)和防撞杆(6)组成,插销套(5)和焊接杆(4)间通过加固铁板连接,焊接杆(4)的长度为X-5厘米,上下插销套(5)的长度都是15厘米,插销套(5)由无缝钢管制作而成,插销套(5)的厚度R3≥0.35厘米;
步骤四:仪器架结构制作,根据步骤二测量数据对仪器架结构进行制作,所述仪器架结构由上插销(7)、下插销(8)、加固杆(3)、仪器固定杆(9)和GPS模块组成,所述固定架结构与仪器架结构之间通过插销套(5)与上插销(7)以及下插销(8)之间的套接相互可拆卸的连接;
步骤五:安装整合电子模块,于仪器架结构上安装GPS模块,并通过仪器固定槽(10)固定鲸类被动声学监测仪器;
所述鲸类被动声学监测仪器包括组合式鲸类声呐监测仪器以及自容式鲸类声呐监测仪器,提高了鲸类声学监测方案的可选择和拓展空间;
所述固定架结构和趸船结构的焊接位点选择在趸船的下游、近江心侧,避开了泊船停靠的区域,同时在浮标结构的焊接位点避开了锚链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设备被船撞和锚链绞断的风险;
所述固定架结构和仪器架结构组装完毕后,其上表面和趸船或浮标结构的上表面持平,降低安装平台因高度超出趸船或浮标结构而引发的与泊船缆绳发生缠绕的风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浮体结构的鲸类声呐监测仪固定平台的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结构和仪器架结构的主体结构由厚度R1≥0.35厘米的镀锌方钢制作而成,镀锌方钢的边长R2的范围为4-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浮体结构的鲸类声呐监测仪固定平台的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架结构的下插销(8)处的自由端比上插销(7)处的自由端要长,下插销接触下插销套(5)后,形成一个着力点,并借此克服监测位点的水流对仪器架结构的后推作用,从而能够方便地通过调整仪器架结构的角度,使得仪器架结构的上下插销能够顺利地安装进固定架结构的上下插销套(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浮体结构的鲸类声呐监测仪固定平台的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鲸类声呐监测仪器在安装过程中会通过增加仪器安全防护罩和安全绳,提高设备的安全防护性和回收率,降低了设备因突发事件而造成损坏和丢失的风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浮体结构的鲸类声呐监测仪固定平台的搭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结构整合了GPS模块,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或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查询定点安装平台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浮体结构的鲸类声呐监测仪固定平台的搭建方法,所述趸船或浮标平台可分为焊接点型(1)和焊接面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611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