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体温度采集处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04861.X | 申请日: | 2020-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1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 发明(设计)人: | 赵琳琳;苑玉平;董文成;赵阳;邵治国;崔春文;杨保华;康美华;夏海龙;刘彩红;王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F16/22;G06F40/18;G06F16/2458;G06F16/29;A61B5/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温度 采集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体温度采集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被采集者的身份信息、温度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将所获取的被采集者的身份信息、温度信息和位置信息与对应的时间信息相关联形成采集数据并传送给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对所述云端服务器内存储的采集数据进行处理以形成统计数据表并导出。本发明实现了随采随记录保存的效果,能够提高温度数据的统计效率、准确度、及时性和连续性,且在记录温度信息的同时还记录了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在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可方便对采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处理,以及早识别异常情况,并形成统计数据表给决策人员,便于及时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人体温度采集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的人体温度采集装置有温度计、额温或耳温采集设备等,其采集到的温度数据没有进行有效的记录保存,采集之后即将数据丢弃,这样不利于进行温度数据的分析。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人工记录的方法对温度进行记录和收集,耗费较多的工作量,且统计效率、数据准确度、数据的及时性,以及特定时间区域内的个体温度连续记录统计均难以得到保证,很难实现温度数据的记录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人体温度采集处理方法及系统,解决现有的人工记录温度数据耗费较多的工作量以及数据统计效率、准确度、及时性和连续性难以保证等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体温度采集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被采集者的身份信息、温度信息以及位置信息;
将所获取的被采集者的身份信息、温度信息和位置信息与对应的时间信息相关联形成采集数据并传送给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以及
对所述云端服务器内存储的采集数据进行处理以形成统计数据表并导出。
本发明的人体温度采集处理方法将采集到个体的温度信息与其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关联,并上传到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实现了随采随记录保持的效果,能够提高温度数据的统计效率、准确度、及时性和连续性,且在记录温度信息的同时还记录了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在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可方便对采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处理,以及早识别异常情况,并形成统计数据表给决策人员,便于及时处理。
本发明人体温度采集处理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云端服务器内存储的采集数据中获取温度信息大于等于设定温度的被采集者的信息作为可疑数据;
从所述可疑数据中获取每一被采集者的位置信息及对应的时间信息,依据对应的时间信息的先后对所述位置信息进行排序,并得出对应每一被采集者的行动路线。
本发明人体温度采集处理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云端服务器内存储的采集数据中获取一被采集者的信息作为目标数据;
利用所述目标数据中的位置信息及对应的时间信息从所述云端服务器内存储的采集数据中查找出在相应的时间范围内具有相同位置信息的被采集者的信息作为接触数据;
将所述接触数据与所述目标数据相关联形成接触关系表并导出。
本发明人体温度采集处理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基于某一位置信息从所述云端服务器内获取对应的被采集者的信息作为区域数据;
对所述区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对应时间内的温度信息的分布情况并导出。
本发明人体温度采集处理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获取被采集者的身份信息、温度信息以及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48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