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体温度采集处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04861.X | 申请日: | 2020-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1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 发明(设计)人: | 赵琳琳;苑玉平;董文成;赵阳;邵治国;崔春文;杨保华;康美华;夏海龙;刘彩红;王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F16/22;G06F40/18;G06F16/2458;G06F16/29;A61B5/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温度 采集 处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人体温度采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被采集者的身份信息、温度信息以及位置信息;
将所获取的被采集者的身份信息、温度信息和位置信息与对应的时间信息相关联形成采集数据并传送给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以及
对所述云端服务器内存储的采集数据进行处理以形成统计数据表并导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温度采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云端服务器内存储的采集数据中获取温度信息大于等于设定温度的被采集者的信息作为可疑数据;
从所述可疑数据中获取每一被采集者的位置信息及对应的时间信息,依据对应的时间信息的先后对所述位置信息进行排序,并得出对应每一被采集者的行动路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温度采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云端服务器内存储的采集数据中获取一被采集者的信息作为目标数据;
利用所述目标数据中的位置信息及对应的时间信息从所述云端服务器内存储的采集数据中查找出在相应的时间范围内具有相同位置信息的被采集者的信息作为接触数据;
将所述接触数据与所述目标数据相关联形成接触关系表并导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温度采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某一位置信息从所述云端服务器内获取对应的被采集者的信息作为区域数据;
对所述区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对应时间内的温度信息的分布情况并导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温度采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被采集者的身份信息、温度信息以及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于各交通路口、楼宇出入口、小区出入口、机场出入口以及车站出入口设置检测点;
在各检测点对进出的人员进行身份信息、温度信息以及位置信息的采集。
6.一种人体温度采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设备,用于获取被采集者的身份信息、温度信息以及位置信息,还用于将所获取的被采集者的身份信息、温度信息和位置信息与对应的时间信息相关联形成采集数据;以及
处理单元,与所述采集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采集数据并将所述采集数据发送给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还用于对所述采集数据进行处理以形成统计数据表并导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体温度采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一可疑筛查模块和与所述可疑筛查模块连接的路线分析模块;
所述可疑筛查模块用于从所述云端服务器内存储的采集数据中获取温度信息大于等于设定温度的被采集者的信息作为可疑数据;
所述路线分析模块用于从所述可疑数据中获取每一被采集者的位置信息及对应的时间信息,依据对应的时间信息的先后对所述位置信息进行排序,并得出对应每一被采集者的行动路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体温度采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目标读取模块和与所述目标读取模块连接的接触分析模块;
所述目标读取模块用于从所述云端服务器内存储的采集数据中获取一被采集者的信息作为目标数据;
所述接触分析模块利用所述目标数据中的位置信息及对应的时间信息从所述云端服务器内存储的采集数据中查找出在相应的时间范围内具有相同位置信息的被采集者的信息作为接触数据,并将所述接触数据与所述目标数据相关联形成接触关系表并导出。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体温度采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区域分析模块;
所述区域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某一位置信息从所述云端服务器内获取对应的被采集者的信息作为区域数据,并对所述区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对应时间内的温度信息的分布情况并导出。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体温度采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有多个,设于各交通路口、楼宇出入口、小区出入口、机场出入口以及车站出入口的检测点处,用于在各检测点对进出的人员进行身份信息、温度信息以及位置信息的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0486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