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卵形鲳鲹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引物、试剂盒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99694.4 | 申请日: | 2020-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6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郭梁;张殿昌;杨静文;刘宝锁;郭华阳;朱克诚;张楠;杨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Q1/6879 | 分类号: | C12Q1/6879;C12Q1/686;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刘艳丽 |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卵形 性别 特异性 分子 标记 引物 试剂盒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卵形鲳鲹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引物,该引物为引物P1,引物P1包括正向引物P1‑F和反向引物P1‑R,碱基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所示和SEQ ID NO:2所示。还公开了用于卵形鲳鲹性别鉴定的试剂盒,及上述引物或试剂盒在鉴定卵形鲳鲹性别方面的应用。该引物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对卵形鲳鲹活体没有伤害,可一次性快速批量准确鉴定卵形鲳鲹的性别,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卵形鲳鲹性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卵形鲳鲹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引物、试剂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属鲈形目,鲹科,鲳鲹属,俗称金鲳、黄腊鲳、黄腊鲹。从2000年突破人工催产后,国内开始大规模养殖,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产量已超过10万吨,且该种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强、喜湍流等特点,是将来深远海大规模养殖的最佳品种。虽然其养殖规模发展增大,但是育种工作却滞后,其中重要的限制因素是卵形鲳鲹无法从外形分辨性别,导致在人工选育中无法操控性别比例。卵形鲳鲹雌雄个体在早期胚胎发育和幼鱼阶段并不表现出形态学上的差异,从体型大小和生殖器官体表特征无法对其雌雄进行鉴定。虽然科学研究中可以通过解剖鉴定性别,但是解剖必然导致个体死亡,对于生产是没有意义的。而性别鉴定是遗传选育最关键的环节,无法活体鉴定卵形鲳鲹性别严重阻碍了遗传选育等育种工作的开展。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在科研工作中,可以通过解剖等方式对卵形鲳鲹的生理性别进行鉴定,但解剖必然造成解剖个体的死亡,且该方式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大规模鉴定。
(2)生产实践中,无法通过表型鉴定卵形鲳鲹活体性别。
(3)目前没有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进行活体性别鉴定的技术。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可以通过开发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准确地鉴定卵形鲳鲹的性别。虽然分子标记类型有很多种,但是其是检测技术不同的表现形式,最根本的,基因组上决定性别的特异序列在各个物种中各不相同。可依据雌雄特异性序列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分子标记进行性别鉴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卵形鲳鲹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引物及包括该引物的试剂盒。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卵形鲳鲹性别鉴定方法。
本发明的最后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引物或试剂盒在鉴定卵形鲳鲹性别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卵形鲳鲹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引物,所述引物为引物P1,所述引物P1包括正向引物P1-F和反向引物P1-R,所述正向引物P1-F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反向引物P1-R的碱基序列如SEQ IDNO:2所示。
具体的,引物P1的碱基序列如下:
正向引物P1-F:5’-AACTCTATGCACCGACCTGA-3’;
反向引物P1-R:5’-CATGAACAGACACGAGCACC-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卵形鲳鲹性别鉴定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上述卵形鲳鲹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引物。
本发明的上述第二个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卵形鲳鲹性别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PCR扩增在雌雄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具体包括:合成上述引物,提取待测卵形鲳鲹的基因组DNA,采用上述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采用凝胶电泳法检测扩增产物,根据电泳结果鉴定雌雄个体,其中杂合峰型为雌性个体,纯合峰型为雄性个体。
在上述卵形鲳鲹性别鉴定方法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96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