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组HIV缺陷病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5266.4 | 申请日: | 2020-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9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戚其平;张晓光;戚本昊;戚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君禾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7/01 | 分类号: | C12N7/01;C12N15/63;A61K48/00;A61K31/713;A61P3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云嘉湃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8 | 代理人: | 朱思全 |
地址: | 10110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组 hiv 缺陷 病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组HIV缺陷病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感染者携带的HIV相同亚型病毒重组为缺陷病毒,删除env区大部分,插入带有三组四段+1段双链miRNA的内含子,除env外它与HIV基因序列完全一样,它可以自我复制,并借用HIV产生的env蛋白成为有感染力的缺陷病毒。它逆转录到细胞基因组成为原病毒后转录生成子病毒时,生成env的前mRNA,剪切除去内含子,生成大量双链miRNA,产生RNAi,杀死HIV子病毒和env的mRNA及侵入的新病毒,从而达到治疗艾滋病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床医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组HIV缺陷病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1981年美国CDC首次报道HIV病毒到现在,三十八年来,艾滋病以惊人的速度传播,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367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每年新增感染者约200万人,死亡病例累计超过3500万人。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底,中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0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每年全球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抗击艾滋病毒,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数据显示,2018年有191亿美元资金用于艾滋病治疗和预防,到2031年,这一费用将达350亿美元。
截至2019年10月底,全球未见治愈艾滋病的新方法,主要科学研究如下:
1、疫苗:被艾滋病研究专家们寄予厚望的疫苗,是由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组织开发的一种被称为“HIV-1”的整合酶抑制剂疫苗,这是一种通过遏制HIV病毒生存环境而控制其本身生长的全新治疗思路,在对猴子的试验中获得明显的成功。2004年默克公司联手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性疾病研究所,开始全球范围内征集志愿者进行临床实验,这个实验项目被命名为“步伐”(Step)。1500名来自北美洲、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澳大利亚的志愿者参加了这项实验,最后2008年9月下旬,这项耗时经年、耗资过亿的实验被叫停,正式宣告失败。我国在疫苗的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最后结果都不理想。
2、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目前阻断艾滋病进攻的最有效的办法是美籍华人何大一发明的“鸡尾酒”疗法(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即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的不同环节,将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组合使用来提高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逆转录。鸡尾酒疗法公布后,立即轰动了整个医学界。普遍使用鸡尾酒疗法的国家,延长了HIV感染者的寿命,艾滋病人的死亡率已经下降到了20%。鸡尾酒疗法虽然能显著改善患者病发症状,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患者终身用药易产生对治疗药物的耐受的病毒株,并且药物治疗只能抑制侵入细胞的新病毒的复制,对感染细胞基因组上原病毒新产生的子病毒没有作用。而且一旦药物治疗失效就会产生耐药性病毒株导致患者死亡,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12月发布的《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年报》显示,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总体耐药率约为12%。其次,长期用药产生较大毒副作用,能够破坏患者的心脑血管系统甚至产生肝脏衰竭现象;最后,高昂的治疗费用也会使普通患者难以承受。
3、基因治疗:相对药物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更彻底的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免去长期用药的副作用和高昂的治疗费用。近年来,基因编辑[1]技术迅猛发展,正在革命性地改变整个生物技术领域。与传统基因治疗方法相比,基因编辑技术能在基因组水平上对DNA序列进行改造,从而修复遗传缺陷或者改变细胞功能,使得彻底治愈白血病、艾滋病和血友病等恶性疾病成为可能。基于锌指核酸酶(ZFN)基因编辑技术的两种抗艾滋病和一种B型血友病产品已经进入临床阶段。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特定基因组DNA的定位更加精准,成本更加低廉,正在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主流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君禾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君禾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5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