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装置及天线辐射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92304.0 | 申请日: | 2020-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2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超;刘培涛;段红彬;王钦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48;H01Q1/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广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装置 辐射 单元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天线辐射单元,天线辐射单元包括介质套体、介质顶板、介质底板、两个第一耦合馈电件、两个第一耦合接地件、两个第二耦合馈电件、两个第二耦合接地件、辐射金属件与接地金属件。两个第一耦合馈电件相对地设置于介质套体的外壁上,两个第一耦合接地件相对地设置于介质套体的内壁上。两个第二耦合馈电件相对地设置于介质套体的内壁上,两个第二耦合接地件相对地设置于介质套体的外壁上。辐射金属件设置于介质顶板的顶面上。相对于传统的天线辐射单元的结构,将两个第一耦合馈电件、两个第一耦合接地件、两个第二耦合馈电件与两个第二耦合接地件布设于介质套体上即可,结构更加简单,更易于生产制造,能大规模快速量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天线辐射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5G网络计划在全世界的范围的推进,天线辐射单元的快速量产化日渐成为天线厂家面临的问题和生产的瓶颈。其中,传统的天线辐射单元包括正交极化设置的两对辐射臂,以及为辐射臂馈电的巴伦。所述巴伦包括十字交叉设置的第一介质板和第二介质板,第一介质板和第二介质板上各具有馈电微带线,以支撑辐射臂并为辐射臂馈电。然而,传统的天线辐射单元制作出第一介质板与第二介质板后,再将第一介质板与第二介质板拼接组装,以及在第一介质板与第二介质板上设置馈电微带线,工艺步骤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及天线辐射单元,它能够实现快速量产化,生产效率较高,同时能保留原有天线的性能指标要求。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天线辐射单元,包括:介质套体、介质顶板,所述介质顶板设置于所述介质套体的一端口部;介质底板,所述介质底板与所述介质套体的另一端相连;两个第一耦合馈电件与两个第一耦合接地件,两个所述第一耦合馈电件相对地设置于所述介质套体的外壁上,两个所述第一耦合接地件相对地设置于所述介质套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耦合馈电件与所述第一耦合接地件对应设置;两个第二耦合馈电件与两个第二耦合接地件,两个所述第二耦合馈电件相对地设置于所述介质套体的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二耦合接地件相对地设置于所述介质套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耦合馈电件与所述第二耦合接地件对应设置;辐射金属件与接地金属件,所述辐射金属件设置于所述介质顶板的顶面上,所述接地金属件设置于所述介质底板上,所述第一耦合接地件与所述第二耦合接地件均与所述辐射金属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耦合接地件与所述第二耦合接地件还均与所述接地金属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耦合馈电件与所述第二耦合馈电件均用于与馈电装置电性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耦合馈电件的连线与两个所述第二耦合馈电件的连线呈十字交叉设置。
上述的天线辐射单元,一方面,辐射金属件相对于辐射臂,两个第一耦合馈电件与两个第一耦合接地件在介质套体上的配合设置方式,相当于第一极化巴伦臂,两个第二耦合馈电件与两个第二耦合接地件在介质套体上的配合设置方式,相当于第二极化巴伦臂,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天线辐射单元的结构,将两个第一耦合馈电件、两个第一耦合接地件、两个第二耦合馈电件与两个第二耦合接地件布设于介质套体上即可,结构相对而言更加简单,更易于生产制造,适用于大规模快速量化生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底板设有与所述介质套体相适应的开口,所述介质套体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开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底板、所述介质套体及所述介质顶板为一体化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底板、所述介质套体及所述介质顶板均为塑料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底板、所述介质套体及所述介质顶板为注塑成型、拉伸成型、挤压成型或3D打印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金属件为设于所述介质底板上的金属地层;所述辐射金属件为设于所述介质顶板的顶面上的金属辐射层;所述第一耦合馈电件与所述第二耦合接地件均为设于所述介质套体的外壁上的金属带线;所述第一耦合接地件与所述第二耦合馈电件均为设于所述介质套体的内壁上的金属带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23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