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玉米幼苗耐盐碱能力及改善玉米幼苗根际土壤理化特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88664.3 | 申请日: | 202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6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娟;杨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3/20 | 分类号: | A01N63/20;A01N63/22;A01P21/00;A01G22/2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秦梦楠 |
地址: | 163319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玉米 幼苗 盐碱 能力 改善 土壤 理化 特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玉米幼苗耐盐碱能力及改善玉米幼苗根际土壤理化特性的方法。本发明保护栖异地克雷伯氏菌在如下(a1)‑(a6)任一种中的应用:(a1)促进玉米生长;(a2)促进盐碱环境下玉米生长;(a3)提高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a4)提高盐碱环境下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a5)提高玉米耐盐碱能力;(a6)通过提高盐碱环境下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提高玉米耐盐碱能力。本发明将外源有益微生物用于玉米幼苗栽培过程中,提高玉米幼苗的耐盐碱能力,避免了化学成分的残留与富集,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需求,另外,此种方法安全性高,适合推广转化,对于改善根系微生态环境促进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玉米幼苗耐盐碱能力及改善玉米幼苗根际土壤理化特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盐碱土地面积巨大,严重限制了种植业的发展,玉米作为一种对盐碱成分敏感的作物也深受影响。如何改善玉米特别是玉米苗期根际土壤微环境,提高玉米幼苗耐盐碱能力,将对盐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多采用化学调控的方法提高玉米幼苗耐盐碱能力,此种方法化学残留严重,恶化了土壤环境,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通过分子育种技术提高玉米幼苗耐盐碱能力的研究逐渐增多,但一些分子育种手段,如转基因技术等其安全性争议较大,前景有待考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玉米幼苗耐盐碱能力及改善玉米幼苗根际土壤理化特性的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首先保护栖异地克雷伯氏菌在如下(a1)-(a6)任一种中的应用:
(a1)促进玉米生长;
(a2)促进盐碱环境下玉米生长;
(a3)提高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
(a4)提高盐碱环境下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
(a5)提高玉米耐盐碱能力;
(a6)通过提高盐碱环境下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提高玉米耐盐碱能力。
第二方面,本发明保护栖异地克雷伯氏菌和地衣芽孢杆菌联用在如下(a1)-(a6)任一种中的应用:
(a1)促进玉米生长;
(a2)促进盐碱环境下玉米生长;
(a3)提高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
(a4)提高盐碱环境下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
(a5)提高玉米耐盐碱能力;
(a6)通过提高盐碱环境下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提高玉米耐盐碱能力。
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所述促进玉米生长为提高玉米株高和/或地上部干重和/或地下部干重和/或粒重和/或产量;所述提高盐碱环境下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为提高盐碱环境下玉米根际土壤脲酶和/或碱性磷酸酶和/或蔗糖酶和/或过氧化氢酶活性。所述粒重具体可为百粒重。所述产量具体可为14%含水量下的产量。
上述第二方面中,所述栖异地克雷伯氏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菌含量比为0.5~3:1。
所述栖异地克雷伯氏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菌含量比具体可为0.5:1(实施例中为1:2)、1:1、2:1或3:1。其中,最优选为2:1。
第三方面,本发明保护下述任一菌剂;
菌剂A:含有栖异地克雷伯氏菌;
菌剂B:含有栖异地克雷伯氏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未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86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